烏托邦浩劫:憐憫的心
- 蘇智瀚
- Aug 22, 2024
- 3 min read
Updated: 5 days ago

嚴寒冬季裏的首爾,突然發生一場超高強度地震,整個城市的建築物即近全部倒塌,死傷無數,唯獨一座「皇冠公寓103號樓」屹立不倒。「103號樓」雖然斷水、斷電,卻成了頹垣敗瓦中的避難所。樓內的居民要保護這個亂世中的「安樂窩」,外面卻有無數的災民渴望進到樓內求生。2023年在韓國電影票房中排名第四位的《烏托邦浩劫》(Concrete Utopia)就在這個超現實的故事背景下,為觀眾呈現一場充滿現實感的人性角力。
TEXT / 蘇智瀚 PHOTO / Climax Studios
近年韓國電影、電視劇的故事背景設定和主橋段往往天馬行空,與不少作品是改編自網絡漫畫不無關係。《烏托邦浩劫》就是改編自韓國2014年的網絡漫畫《愉快的孤立》的第二部《愉快的鄰居》,130分鐘的電影裏,有接近八成的故事是在「皇冠公寓103號樓」裏面和外出的空地發生。導演用相對簡單的場景設定,講一個複雜的人性故事。
災難場景逼真
場景設定雖說是簡單,卻絕不馬虎。大樓與週邊的災後場景逼真度高,製作團隊在燈光設計上也很用心。大樓斷電後,在夜間只靠蠟燭、手電筒照明,微弱的燈光設計兼顧了實感與連貫性,讓觀眾彷如置身其中,看得更投入。「103號樓」居民外出尋找食物的幾場戲,結合佈景設計與特效,一片滿目瘡痍,亦讓觀眾感到地震破壞力的震撼。
導演嚴泰華在一些訪問裏表示《烏》片不是一部特效災難電影,他是要講人在災難世界裏的生活故事。
苦難改變人性
公務員金珉聖(朴敘俊飾演)與做護士的妻子朱慏和(朴寶英飾演)辛辛苦苦的買入婚後的第一套房子,憧憬着建立屬於自己的安樂窩。地震後小倆口冷靜應對,同甘共苦。一對母子敲門要求他們收留,性格宅心仁厚的慏和甘願與母子分享有限的食物,將她們匿藏家中。
但隨着走進大樓的「外人」越來越多,居民都憂慮「外人」佔用了原本屬於自己的資源,影響自己的存活機會,開始稱呼這些「外人」為「蟑螂」。「皇冠公寓婦女會」的會長金錦愛(金善映飾演)召開居民大會,推舉在一次火災中奮勇救人的金煐卓(李炳憲飾演)為「居民代表」,帶領居民度過這段災難時期,並且啟動匿名投票,議決要把「蟑螂」趕出「103號樓」。
「蟑螂」被趕出「103號樓」後,煐卓制定了一套新的「居民守則」,為公寓建立新秩序,又組織「犯罪預防組」,由珉聖帶領。故事就聚焦在珉聖的改變、珉聖與慏和夫妻倆的互動、以及煐卓與珉聖的關係上。
煐卓在「103號樓」指揮若定,又十分賞識珉聖,對他和慏和特別照顧,但他也同時隱藏着一個不能曝光的秘密。珉聖跟隨煐卓在外面搜尋食品時,看到災場無數人冷死、餓死,思想開始起了變化,漸漸認為人不能夠太過仁慈,要先讓自己與家人活下來。慏和卻與珉聖出現分歧,她依然認定必須善待那些在經歷困苦的「蟑螂」,她發現另一位住客原來一直在匿藏、照顧非居民的孩子和媽媽後,更是義不容辭地幫忙,甚至分享自己家的食物。
選擇自保還是憐憫?
人在面臨挑戰的時候,都需要作出不同的抉擇。先保護自己、還是先救拔他人?留着食物讓自己明天不用挨餓、還是先讓別人充飢熬過今天?要先確保自己和一小撮人活得長久,還是保護更多的人先活下來?
嚴泰華認為《烏》片的關鍵詞是「憐憫」。在災難世界裏,差不多每個人都渴求被憐憫;但在災難的世界裏要憐憫別人,單靠平日的善良性格往往不足夠,人性的鬥爭大概在測度這份善良究竟有沒有上限、需不需要有例外。
《聖經》說:「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可福音》6章34節)筆者常覺得真正的憐憫,是當看到別人的需要時內心有種催逼甚至難受,感覺自己必須要為對方「做點甚麼」。也就是這種帶點「難受」的憐憫,才能夠讓人超越自我,作出犧牲的抉擇。
你上一次看到別人的需要,動了「憐憫」的心,是甚麼時候呢?
關於蘇智瀚
作者為加拿大影音使團義務傳道人、列治文華人宣道會Tsawwassen中文事工傳道人。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個人專頁「John大叔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