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引燃生命之火 馬革思
- Cherry
- Apr 2
- 8 min read

死亡,不一定油盡燈枯;
神的愛能夠使這團火由其他人延續,
把生命之火燃燒下去。
馬革思的愛妻年輕驟逝,
曾經為生活、為發揮專長而營營役役的他,
不惜放下努力經營多年的成果,
以太太遺留的精神作為火光,
燃亮人們的生命。
TEXT / Cherry PHOTO / Andy・受訪者提供
從高級企管的大學導師、音樂人,到研究哀傷的喪親過來人、神學生,馬革思對人生的了解既廣闊,又深層。他走過人生許多低潮才構建出如此多維度的人生觀,可以說那是用眼淚築成的。
即使眼淚無可再流,他還是感到溫暖而滿足,全因神是他的力量和盾牌。死亡不但沒有擊倒他,反而為他存活在世的日子,加添一重嶄新的意義。
祈求經歷神更多
馬革思是家中獨子,家庭管教比較嚴,加上他性格內向又不擅溝通,小時候沒有朋友;好不容易讀中學開始有機會建立社交生活卻要跟隨父母移民,拋下剛成形的友誼。「爸媽工作很忙,我小時候被帶到褓姆家托管,待他們夜晚下班後才接我回家,因此我跟父母關係十分疏離,對我來說『家』只是讓我睡覺的『酒店』。」他回憶說。
他既抗拒移民也不適應加拿大的生活,心心念念要長大後返香港;神卻使用這個他不喜歡的國家,成為信仰發芽的土壤。
「同學邀請我去教會幾年我都不願去,覺得他們在硬銷福音,反感得很。有一年暑假我失戀了,躲在家裏地庫耍頹廢,同學再次邀請我去福音夏令營,我便應酬他答應下來。在營會的最後一天傳道人跟我傾談,其實我沒甚麼感動,但反正當時迷失,又沒有人生目標,就決志信主,試試耶穌是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麼好。」
極具音樂恩賜的馬革思一踏進教會便如魚得水,這個不擅交際的「怕醜仔」竟然極受歡迎,收獲大量友誼。他微笑解釋道:「我只要聽到歌曲就能夠彈出來,這恩賜使我成為焦點人物,輕易交到朋友。」雖然他投入團契生活,可是與神的關係依然冷冰冰,不像其他弟兄姊妹般火熱。「大家叫我上台分享得救見證,我坦白告訴大家我的信仰歷程平淡不已,求主賜給我多點經歷,怎料『出事』了。」他苦笑說。成長後的馬革思曾攀登高峰,也曾墜落陰谷,但每次起跌皆經歷神的同在,與他同喜同悲。
信靠神成全救恩
神賜下一個接一個機會讓馬革思發揮潛能,做大學中國同學會主席、舉辦聯校歌唱比賽;當他畢業後投身社會,已經由一個自卑少年蛻變成自信的社會楝樑。「我接手中國同學會時,學會的戶口只剩下十元;到我畢業離職的時候,不止戶口『水浸』,學會還拿獎獲得肯定。或許因為我以前沒自信也沒私心地謙卑做事,所以特別獲神恩待,讓我顯示領導才能。」
即使大學時期的他早將神拋諸腦後,神卻仍然看顧他,安排他香港發展事業和協助教會植堂,重建信仰。縱然他與弟兄姊妹格格不入、在教會間尋尋覓覓,但他對神的信心卻絲毫不減。
信心之大,甚至使馬革思認識了一個認真發展卻未信主的女朋友,也全然將她的信仰交給神處理,而馬革思本人從沒開口傳過一句福音。
「哈哈,我不想她因我的緣故而信主,又想印證她是不是神預備給我的佳偶,所以我向神祈求說交給祂『搞掂』。」他笑着說。當時的女朋友Erica後來成為他的妻子,兩人在2017年結婚。
「我有一段時間去英文教會,Erica跟我一起。漸漸她問我牧師證道說了甚麼,再發展至要求我帶她去中文教會,幾個月後便決志信主了。」Erica有一位基督徒上司不斷向她傳福音但她堅拒相信,想不到馬革思出現在她的生命中,在二人相戀的五年間活出她嚮往已久無論順逆都依靠神的信心,因而決定將人生交托給主耶穌,也將她的幸福交托給馬革思。
放下事業照顧患癌妻
馬革思與Erica交換婚戒後,憧憬着兩人牽手漫步人生到白頭的未來。「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章14節)
Erica在2020年確診患癌,2022年癌症復發離世。她的生命、和馬革思的愛情皆如雲霧般短暫。
「2020年3月太太發現患有原位子宮癌,需要切除整個子宮,但因為病況輕微,連電療和化療也用不上。」當時馬革思已在中國創立了訓練企管團隊的生意,而且迴響不錯,前途大有作為,代價是夫婦倆聚少離多,疫情爆發後情況尤甚。
「2020年4月我返香港照顧太太,遙距處理內地的工作。太太康復後輪到岳夫腎病末期,他在幾個月後過身,我便趕在封關前回到內地工作,然後因為政府的封關措施,我和太太一直難以見面。」
2021年年尾,馬革思再收到Erica傳來噩耗:她癌症復發,而且腫瘤已擴散至全身,最多只能生存一年。這次馬革思二話不說完全切斷內地的業務,回港全心全意照顧太太。「太太第一次患癌時,我名義是照顧她但同時分心遙距工作,焦點不在她身上,我覺得自己對她不好。」他坦承道。他決定退出生意的時候想到以利亞先知,以利亞在事業高峰時被耶洗別追殺而求死,耶和華差遣天使給他吃喝,然後繼續將大任務交付給他。「我這段經歷跟以利亞的十分相似,我相信神要給我召命。」他說。後來馬革思也實踐了這個召命,然而那是他的人生用眼淚洗禮後的新篇章了。
陪伴走最後人生路
犧牲不能求回報,因為從來人的際遇和前路不是「一對一」的等價交換。馬革思放下燦爛的事業在家照顧癌症復發的Erica,然而這段日子的他不再像上次般心懷太太康復的期盼,而是陪伴她走生命最後的一段路。
每當太太的生命倒數一天,馬革思對神的信心都被重擊一下。
「我不是沒有跟神連結,可是信心掙扎的時候更多,反觀太太雖然身體十分軟弱,但有信心抗癌。除了最親的家人之外,她謝絕其他人探訪,所以我是唯一照顧她的人,獨力承擔責任。」他不敢表露負面情緒,連打電話向朋友傾訴也害怕被太太聽到,只剩一個人到超市買菜的時候才得以稍稍鬆一口氣。「我只能表面裝作沒事,沒人幫我,但求過得一天得一天。」那種壓力和苦澀,絕非旁觀者能夠明白。
Erica為求有質素和尊嚴地度過餘生,拒絕再做化療,「她迴光反照,甚至要求親自下廚。是不是神要醫治她呢?我突然再盼望神蹟出現。」可是不久之後她開始吐血,被肺腫瘤影響呼吸,而當時香港正值新冠疫情第五波爆發,急症室堆滿屍體,令她抗拒得寧願在家死去也不要進急症室,馬革思只能祈禱求神指引。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詩篇》32章8節)馬革思絞盡腦汁如何說服太太接受緊急醫療,神使他靈機一觸想起化療門診。「化療門診不同急症室,其實是專供與化療有關的醫療需要用的,但我實在沒法子,只好說服太太去求診。本來那裏不收她,我向醫護解釋說太太極度抗拒去急症室,結果他們願意收症,真是非常感恩。」在昏暗迷濛的路上,神的恩典不斷提醒馬革思祂一直同在,成為他咬緊牙關撐下去的力量。
最後一句愛的說話
2022年五月尾,Erica因呼吸困難再度入院,醫生建議為她做一個通氣管的小手術。「她連開腦手術也克服了,所以我們沒有太擔心這個氣管手術,怎料她在手術中途突然情況危急,醫生說她不能自行呼吸;假如幾天後情況仍沒進展,只能拔喉讓她離世。」馬革思回憶道。
死亡突然只有一步之距,馬革思對太太還有許多話未來得及說,他很害怕再沒機會開口。「五月時醫生才說她的病情漸趨穩定,我沒想過要提早面對她的死亡。我告訴神若果太太就此離去,我會十分遺憾,求祂給我多一點時間跟她說說話。」
神憐憫馬革思應允他的禱告,第二天Erica漸趨甦醒。當時醫院因疫情而不准探病,而Erica的氣管被腫瘤阻礙難以說話,兩人僅能靠WhatsApp文字溝通;儘管如此,馬革思仍珍惜太太每一條吃力地打字的短訊。
2022年6月1日晚,Erica被主接去。在她在世的最後幾小時,所愛的人都紛紛向她告別。「太太知道我是工作狂常常不吃飯,在她彌留之際,我對她說『放心,我真的會吃飯』;我在加拿大的媽媽也傳語音訊息給她,叫她不用怕,看到光後要拖着耶穌的手行,將來在生命樹再見。她聽完訊息後給我一個很特別的眼神,然後躺下合上眼睛,漸漸失去呼吸了。」馬革思憶述與愛妻暫別的時刻時,已忍不住淚水。
Erica由癌症復發到撒手塵寰剛好半年,這段日子她彰顯堅持活到最後一刻的決心。馬革思為兩人婚禮所作的進場曲,成為了太太安息禮上的輓歌。
因哀傷尋獲使命
妻子是男人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痛失愛妻的馬革思恍如丟失了一半靈魂,活得渾渾噩噩。「我更患上抑鬱症,一來在Erica生病的時候我積壓太多情緒無處釋放,二來我不能重拾工作的動力。」他說。過往他醉心工作,太太覺得他事業第一,而她則排在很後的位置,馬革思也坦言一度以為自己是如此,可惜當太太過身後,他才醒覺為太太建造美好的未來是他一直以來拼命工作的理由,「當她離開了世界,我也失去工作的動力,可是我還要一個人繼續生活下去,那怎麼行?」
哀痛、迷茫等負面情緒綑綁着馬革思,將他囚禁在抑鬱的牢獄中;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他google死得最舒服的方式,甚至想過殺人。因此當他終於逃出這個黑暗的深谷後,他回應神的呼召,修讀神學院的死亡學碩士課程深入研究自己的經歷,又成立「哀傷研究所」伸出手拉仍在情緒中掙扎的人一把,將哀傷轉化成別人的祝福,延續太太為生存戰鬥到最後一刻的精神。
「有八成患上情緒病的人,即使明知道身邊有資源和關心自己的人,也寧願選擇獨個兒面對而不尋求支援。所以最實際的幫助是預早教育人們了解和疏導情緒的工具,當出現情緒時可以立刻自救,或者用來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馬革思強調「哀傷」不一定只跟死亡掛勾,人生中許多難免的失去也會製造哀傷:「例如移民要離開家人和放棄安穩的生活,也可以令人哀傷。基督徒也有機會被情緒控制,因為魔鬼會趁人在軟弱的時候用情緒攻擊人,不能掉以輕心。」
一度全職投入音樂工作的馬革思,後來跟音樂的關係已若即若離。哀傷是他重整人生的藥引,他決意再度盡量發揮神賦予給他的音樂恩賜,除了頭腦層面的知識教育之外,也藉着藝術與心靈的觸碰開發哀傷救援的工具。「回想太太做完手術離開深切治療部後,我的心情極之沉重,突然很想彈琴,於是躲在教會的房間裏不斷彈,借助音樂紓發壓抑已久的鬱結。音樂的本質是助人紓發情緒、療癒心靈,而不是娛樂和偶像化的消遣工具。我希望將音樂歸回應有的位置。」
馬革思最近一個人road trip,補償遺憾和重溫昔日與太太生活的點滴。「太太喜歡去旅行,但因為我是工作狂,沒有陪她去。當她癌症復發做腦部手術後又不能坐飛機,最終我只能帶她去迪士尼。」
兩人旅行的期待隨着太太離世而落空,馬革思感到遺憾不已。他想償還太太旅行的願望,於是特意將他的吉普車換上透明車頂,象徵他和在天家的太太連繫着,然後開車走8,600公里的公路,來回溫哥華和多倫多。「我終於解開心結,這是一趟旅行,也是一趟自我療癒。」
「生前有愛,死後有哀」,雖然哀傷往往伴隨一生一世,但是勝過死亡的主耶穌為我們帶來永生的盼望:死亡只是暫別,日後必會在天上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