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好僕人:生命的動力 信、望、愛
- 張瓊濱牧師
- 6 days ago
- 2 min read
Updated: 5 days ago

TEXT / 張瓊濱牧師
主題經文: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哥林多前書》13章1-8節是大家所喜愛的「愛的詩篇」(也被稱為「愛的真諦」),是牧師們在婚禮中常常引用的經文,來勉勵新婚夫妻要彼此相愛。結婚的男女,在結婚的誓言當中彼此發誓,不論是喜樂或悲傷、富貴或貧窮、健康或疾病,都願意此生相愛永不渝,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誠和對彼此的承諾。
保羅為甚麼在13章最後一節提到:「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保羅特別提醒哥林多教會不要過度推崇先知講道、說方言、和知識的恩賜,這些雖然有價值,卻是有限和不完全的;就像是孩子們的心思意念,是不成熟的,也像從鏡子看到的反射,是模糊不清的(《哥林多前書》13章11-12節),世上的一切都要過去,唯有信、望、愛、在天上得以常存。當我們年紀老邁,身體衰殘,疾病纏身的時侯,這三樣就是我們活在世上的動力,帶領我們走完人生的旅程。
一、信——在軟弱中經歷主的扶持:
約伯是《聖經》中一位受苦的典範,雖然經歷了家破人亡,自身又疾病纏身,他甚至咒詛自己的生辰;但他的信心讓他聽見神微小的聲音,明白了一切都在神的掌管當中,覺悟到:「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約伯記》42章5節),對神的信心帶領約伯離開苦毒,得到雙倍的祝福。
二、望——在患難中仰望永遠的榮耀:
保羅勉勵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4章8-9節)「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4章17節)保羅盼望那將來在天上極貴重和榮美的永遠榮耀時,在世上所遭遇各樣暫時的苦楚,就無足輕重,不能相比了。
三、愛——在無助中,仍然活出愛的生命:
耶穌的一生就是愛的彰顯。祂是盼望浪子回頭的父親、看顧羊群的牧者、醫治世人的救世主,為了愛我們,祂犧牲了自己,走上了十字架的道路。甚至在十字架上,仍顧念祂的母親,將她交託給祂所愛的門徒約翰。神就是愛,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先愛我們,也賜下一條新命令,要我們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活出愛的生命就是遵循耶穌的命令。
所以在老年時,信心幫助我們克服軟弱,盼望使我們看輕所遭遇的苦楚,而愛是其中最大的:效法基督,活出愛的行動,為別人代禱,幫助別人,讓信、望、愛成為我們生命的動力,在有限的一生中,活出永恆榮耀的生命。
關於張瓊濱牧師
出生於中國海南島,成長於台灣。從小因母親的緣故而接觸基督教。赴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開始工作,之後放下工作全職事奉。張牧師注重關懷和牧養,特別對老人事工有負擔,成立「金色年華」聚會和傳福音的啟發課程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