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逃出抑鬱深淵 重譜悠揚人生 凌乃基 Jim Ling

  • Cherry
  • Oct 31, 2024
  • 5 min read

Updated: 5 days ago



「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言》1章8節)

父親應該是男孩子成長的楷模,讓他們在跌跌碰碰的漫長成長旅程,也有父親的手指引和扶助。

可是對凌乃基而言,失職的父親造成難以彌補的傷痕:恐懼、焦慮、失望等負面情緒,成為他信仰和人生路的牽絆。

神的愛,是他用力活下去的理由;一首首動人的詩歌,是他釋放的出口。


TEXT / Cherry PHOTO / Stephen Woo胡斯翰・受訪者提供



凌乃基(Jim)是香港著名音樂人及編曲家,梅艷芳、容祖兒、林憶蓮、李克勤等天王天后的作品都出自他的手,而多年來感動無數心靈的《愛是不保留》、《全因為祢》、《恩典太美麗》等詩歌,皆由他編曲。


一篇篇美麗的樂章,竟然出自一個生命曾經千瘡百孔的人;是耶穌用祂的愛填補這些空洞和裂痕,把Jim陶造成用音樂帶人歸向神的器皿。


父親施虐 心靈破碎

Jim生於牧者之家,母親是教會的傳道人,他自小聽着她講道長大;父親也是「基督徒」。「他是所謂的『基督徒』,家姊用『魔鬼』來形容他。」Jim說。


Jim的父親經常醉酒,不僅沒有盡為人父親的責任,更恃醉虐待Jim姊弟倆甚至妻子。「記得我11歲那年說了人生第一句髒話,因為他拿電話線纏着媽媽的頸,我罵他然後立刻跑去找教會牧師求救。媽媽是非常盡責的牧者,即使爸爸不斷傷害我們,她仍然持守着『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開』的教導而容忍爸爸的行為。反而牧師因為當初介紹爸爸給媽媽認識而自責不已,勸她離婚。」家本應是孩子的避風港,可是Jim的家卻充斥着傷害和恐懼。


當家裏的父親失職,Jim唯有透過教會弟兄的言行舉止自行摸索如何做一個男人,可是這些片面的模仿幫助不大;隨着Jim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他的愛情觀也變得扭曲,每一段感情都令自己和對方傷痕纍纍,也因感情失敗導致他第一次患上抑鬱症:「因為我遭受太多虐待,就算我在教會學習許多真理和信仰知識,但在生活上實踐不了,我的信仰路程可說是非常崎嘔。我不懂怎樣正常地愛一個人,結婚前的戀愛經歷都痛苦得很,我尤其被罪疚感折磨得厲害,總自責拖累了女孩子,對她不起。終於我在廿多三十歲時患上嚴重抑鬱症,兩年後康復,才跟太太結婚。」


Jim不諱言他早期破破爛爛的人生歸咎於父親的虐待。縱然這個跟他有最親密血緣關係的男人可惡可恨,在父親臨終之際Jim仍克盡兒子本份頻頻探望和照顧他。他解釋說:「我所相信的神是有恩惠的主,所以我要做正確的事,免得將來後悔。過程中我感受到他有不少改變,或許因為人已走到生命的盡頭,觸動他去反省一生。」若不是慈愛的神賜下足夠的勇氣和愛給Jim去面對父親,相信Jim也無法感受到父親最後無聲的歉疚。


抑鬱再襲 尋死邊緣

2017年,Jim舉家移民加拿大多倫多,觸發了他第二次抑鬱症發作,而且相比之前的一次更嚴重。「我移民時未曾踏足多倫多,卻一下子把在香港建立多年的生活和事業連根拔起,我當時太小看這個重大改變帶來的衝擊了。」他解釋道。


在這個全然陌生的地方,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Jim失去事業上的網絡和人脈,接到的工作寥寥可數,焦慮和負面思想不禁洶湧而上;他發現情緒變得不能自控,便心知情況不妙。「我察覺到可能抑鬱症要復發,兩個月後我返香港工作一段短時間,抵港後第二天便立即嚴重病發,整個人也不能運作。就算我立刻看醫生吃藥,仍要九十多歲的媽媽幫忙照顧我,內疚和壓力更加劇了病情。」他感嘆說。


Jim完成香港的工作後便急急飛返加拿大,可是回家後情況沒有好轉,還要吃重藥控制病情,加上沒有工作分散注意力,整天在家發呆,身心靈被抑鬱情緒噬咬得更嚴重:「我每晚受盡失眠折磨,連祈禱和唸《詩篇》23篇也不見效,因為當時我的心扉緊閉,不讓神觸碰我。」病情最嚴重的時候,Jim甚至出現自毀念頭:他抬頭看着地庫工作室天花的橫樑,心想不如在那裏懸一條音響電線來結束生命。「感謝主當刻提醒我祂不喜歡我這樣做,我也沒有勇氣實行出來。」他說。今日這支橫樑上鑲嵌着一個寫着"Trust in the Lord"的牌匾,令它喚起的不再是傷痛,而是神的恩慈。



走出幽谷 處處燦爛

「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的保守我;在他亭子裏,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詩篇》27篇5節)


Jim第二次抑鬱症的治療過程相當漫長,而巧妙的神藉着Jim醉心的音樂拉他一把,令他逃出抑鬱的泥淖。2018年ACM(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邀請Jim寫一首鼓勵抑鬱症病人的歌,諷刺的是當時Jim還深陷在情緒的低谷裏掙扎。「ACM不知道我抑鬱症復發,只知道我多年前從抑鬱症中康復。我照樣接受這項工作,總比空閒時胡思亂想好。那時我病情嚴重到連彈琴的能力也失去,怎可能作曲?還記得我在茶餐廳祈禱求主幫助,祂真的應允禱告,幫我創作這首歌!」《轉向祢》由是誕生,由Jim作曲和編曲,盧永亨、朱浩廉填詞:


走過了孤單,厭倦了哀嘆,

因有祢的溫柔,天也變得藍。

攀過幾多山,回頭望向遍地的困難,

如今野花璀璨,

無懼窄路漫漫全為祢總不折返。


經過長達三年多的抑鬱症煎熬之後,Jim回望那段困難重重的日子,只見耀陽和藍天下遍地野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我康復後連一顆抗抑鬱藥也不用吃,是一個神蹟。有資深輔導員告訴我,通常在我這個年紀才爆發嚴重抑鬱症的病人要終生吃藥,我是非常罕有的例外。而且天父也透過這趟經歷除去我生命裏的雜質。」


粉碎驕傲 為主而活

驕傲,是侵蝕Jim生命的「雜質」之一。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鋼琴造詣師承著名鋼琴家羅乃新。他初踏進演藝界已是為葉麗儀、譚詠麟、梅艷芳等巨星編香港管弦樂團演唱會的歌曲,及後他涉足流行樂壇,也是首首派給當紅歌手的作品。


「我創作過很多有名的流行曲,連容祖兒也和我打招呼,又有許多人讚我的作品感人,於是我漸漸變得驕傲,覺得自己很『威』,沾沾自喜。原來我將個人成就當成identity!神利用第二次抑鬱症將我的驕傲粉碎,由神做我的identity。雖然我50多歲才發現自己內心這個問題,但我願意謙卑學習為人犧牲,而神也十分恩待我,使我做到完全將榮耀歸給神。」他剖白道。


近年Jim主力投身於詩歌創作,人生兩次抑鬱體驗帶給他的不是疤痕,而是與主更深刻的結連,作品也更有靈魂和深度。「以前我看過《聖經》無數次,但現在靈修讀經,每字每句好像凸現出來,特別是耶穌教導和應許的經文,大力地震撼着我,這是我抑鬱症康復後最明顯的改變。創作人可以在作品裏煞有介事地『扮慘』,可是感染力是扮不來的,唯有親嘗過神偉大恩典的人,才能創作出觸動心靈的作品。」


正如《轉向祢》的歌詞:「只渴望去感謝祢對我不捨棄,人在困苦境況中,我始終有祢!」就算你置身不見光線的昏暗冬天,四周盡被凶險的狂風駭浪包圍,請記得世上有一位慈愛的神,永遠對你不離不棄。


天使心福音動畫



分享內容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