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豐盛:歷經20年曠野淬鍊 許啟煐
- 李容珍
- Jul 26, 2024
- 6 min read
Updated: 5 days ago
從韓知名營養師到拯救人靈魂的宣教師

駐台中韓國宣教士聯合會會長趙文喆牧師的妻子許啟煐師母,原本在韓國是非常知名的營養師,在她事業高峰之際,決定陪同丈夫踏上宣教路,經過20年曠野的淬鍊,讓她徹底放下了自己。從前害怕被上帝所使用的她,明白了「只有被上帝使用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TEXT / 李容珍 PHOTO / 受訪者提供
許啟煐受訪時表示,如果說之前所做的營養學教育是「拯救人的身體」的工作,那麼現在,她就是在透過講解《聖經》「救人的靈魂」,這對於她來說,有着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營養師如何講《聖經》
降低讀經恐懼?
特別的是,未曾接受神學訓練的趙師母,原本沒有勇氣站在牧者面前,她又是如何克服恐懼向台灣的牧者和韓籍宣教士宣講,讓大家專心聆聽她講解一些高深的神學問題和難解的聖經經文,幫助有系統且輕鬆地帶領查經,降低許多人對讀經的恐懼呢?
許啟煐師母表示,上帝給了她兩種恩賜:「一雙能識別泥中珍珠的眼睛」和「將珍珠串成漂亮項鍊的技巧」。這也就是營養學家們研究出來,將眾多埋藏在泥土中(即厚重而難懂的營養書籍)的珍珠(即可應用於現實生活的營養資訊)提煉出來。
營養學原本不是她所喜好的,因緣際會之下,上帝帶領她大學畢業後,在延世大學附屬醫院擔任了10年營養師。由於她製作營養教育材料,向病人和家屬傳授營養知識,讓一般人可以更容易理解,所以使她很受歡迎,身影經常出現在電視、廣播、雜誌和報紙上。隨着名氣越來越大,她也收到了大量對外專題講座和手稿的邀約;就這樣,她也享受這些聲譽和豐厚的收入。
當她和丈夫準備前往加拿大WEC 的宣教團體接受宣教培訓後,在離開職場前,她看見辦公桌上的行事曆標記着她職場生涯最後一周的日程,排滿了電視台採訪,令她百感交集。剛好此時桌上的電話聲響起,某家雜誌社邀請她寫營養學專欄,她向電話那頭詢問這10年來令她最好奇的一個問題:「您是怎麼知道我,打這電話請我寫專欄的呢?」對方回答說:「我們的記者都有韓國各個領域專家的名單。在我國的營養學領域中,您是首屈一指的!」雖然她知道這是客套話,但仍然為了這句話而沾沾自喜。
先到加拿大從零開始
受很大衝擊
沒想到去了加拿大,一切從零開始,沒有人知道她在韓國是既有名又有能力的人,在周圍人的眼中,她只是一個英語不流利、口齒不清、愚蠢的外國人罷了!這讓她心情非常沮喪,又難以接受。
當她和丈夫離開加拿大,先後受邀去香港和雲南昆明,更是沒有人認可她。在這樣的事見得多了以後,她漸漸變得洩氣。特別是在雲南,他們交流的對象都是深山中的少數民族和貧民,對於這些人來說,她華麗的過往,似乎和他們沒有甚麼關係。她自己也下定決心:「我現在身為上帝的僕人,必需視所有名譽如糞土」。
在昆明邊照顧孩子
邊讀三種語言《聖經》
她記得2004年,她和先生帶着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和還在上幼稚園的女兒舉家搬到昆明前,一位資深宣教士建議她:「在宣教地沒有監督員,所以你必需管理好自己的靈性。如果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靈性,就會從你自身開始跌倒,更不用談宣教使命了。」她銘記在心,每天祈禱,一邊參與事工,一邊協助丈夫;像這樣一邊照顧着兩個孩子,同時用三種語言學習《聖經》,對於她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
雖然說《聖經》是一本「偉大的、改變了無數人的、有生命力的書」,但是《聖經》內容與她所處的宣教環境,有着巨大的地理上的距離、時間上的隔閡,還有文化上的差異,讀起來有很大的難度。所以她除了讀《聖經》,並配合丈夫所推薦的數本「參考書」一同學習,讓她逐漸釐清了其中的疑難,開始體會到深入學習經文時所獲得的喜樂。
2015年,他們離開雲南,奉差派來到台灣。他們定期到南投仁愛鄉原住民教會配搭服侍。趙文喆牧師第一次去一間原住民教會講道,由於路途遙遠,她擔心丈夫開車打瞌睡,便陪同他去,那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丈夫講課。
運用營養學教材整理訣竅讀《聖經》
趙文喆牧師是一位出色的講師,但在聽到丈夫講課當下,過去在醫院中開發營養學資料時的想法,不斷地在她腦海中浮現,上帝給她靈感,當晚回家後,她就開始將過去編寫營養學教材的方法和訣竅,運用在聖經教學素材上,希望能幫助聽講的人更有效率地記住《聖經》的內容。
五年前,就在她所有的工作都穩定下來之後,突然發現罹患乳腺癌,這給拼命向前奔跑的她,踩了個急剎車。尤其原本向所有韓國人推動抗癌飲食習慣宣傳的她,竟然也罹患癌症,讓她受到巨大的打擊。但是也因此讓她重思服侍的真義,更明白之前認為是屬於她的東西,不管是財富、子女、家人、才能,還有她的經歷等所有事物,在死亡的關頭都被放下,比甚麼都更急迫的就是「時間」,如果上帝不允許的話,人們也只能無力地將所有的時間返還給上帝!
一場乳腺癌治療
開啟編寫教材帶領小組
在韓國接受六個月的治療期間,她一度對這段日子做不了任何工作感到惋惜。後來她遇到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前輩,對方談到自己和丈夫一起讀《聖經》時,很多地方都看不懂,這讓她感同身受。當她聽了之後,很快地就邀請對方進行一對一的聖經學習,並告訴對方,這就是她在台灣所做的工作──幫助人們理解《聖經》。
從那天起,許啟煐便開始為對方製作聖經學習教材,並將平信徒特別難以理解或不容易記誦,以及從上帝領悟到的啟示的內容整理出來。當她完成為這「一個人」編寫的新聖經學習材料後,就帶着成品去找前輩。
前輩看到後,興奮地對她說:「光我一個人學實在太可惜了。」於是,前輩就召集了身邊的人和她一起學習,就這樣,他們開始以小組的形式學習《聖經》,許啟煐將這個課程命名為 「《聖經》的脈絡與核心」。
重新反思服侍
不帶雜念順從引導
許啟煐說,感謝上帝,經過醫治,她的身體康復了。趙文喆牧師鼓勵她將這套教材整理成書,既可以授課,也可以讓更多牧者使用。她起初非常抗拒,認為自己沒有神學學位,怎能教牧師呢?第一次講課時她非常緊張,沒想到牧者們卻很喜歡。為了讓人閱讀時印象深刻,她邀請她的大姊在書中畫了三百多幅插圖,先在韓國出版韓文版,結果聖經學習熱潮也像火一樣蔓延開來,至今每次回到韓國,她和丈夫都會受邀在不同的教會,為牧師們開辦研討會。
台灣後來也推出中文版,她和趙文喆牧師在北、中、南三地,先為在台灣的韓籍宣教士舉辦研討會。許啟煐表示,在台灣,他們服侍的教會,開課的地方大多是窄小簡陋、硬體設施不足且落後的偏鄉教會,而參與課程的牧者也只有兩人或六人左右,他們沒有索取講義費,反倒請學員吃飯的情況比較多。但是在他們講解《聖經》的時候,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甚至比之前做營養學教育多一千倍的幸福!
回首過去的一切,許啟煐說:「這都要歸功於聖靈全然的幫助和受膏。」對於上帝竟然如此地使用她,她只能感恩到流下眼淚。經過20年曠野訓練,她開始向上帝懇求「求上帝使用我」,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上帝的心意和話語!上帝等待了她如此長的時間,並且用耐心和愛一步步將她引導到這裏。「我太愛這位上帝了。」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