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日本樂散步:江戶小朋友看日本橋《熈代勝覽》

  • Writer: Chion
    Chion
  • 6 days ago
  • 5 min read

Updated: 5 days ago



先講講背景,日本橋是東京火車站附近的一條橋,橋上有個「日本國道路元標」石碑,這是當你在公路路標上看到「距東京XX公里」時,就是指你的所在地與這元標的距離。江戶時代的日本橋是木製橋樑,附近的地區已是繁華的商貿地帶,幾經變遷及災害後重建成了今時今日的東京中央區,除了有三越及高島屋等高級百貨公司外,也是百年的老店密集區。2024年3月全自動機器人宅急便配送服務出現在日本橋平滑的石路上,是美國之外第二個投入這新科技服務的國家。有着最先進的高樓建築、最古老的文化傳統,日本橋把新與舊和諧地合在一起。


TEXT & ILLUSTRATION / Chion



今期的故事發生在縱長43.7厘米、橫寬1232.2 厘米的《熈代勝覽 》(Kidai Shōra)的大型繪卷中,原版現被收藏在柏林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復製版則正在日本橋車站地下通路中展示。《熈代勝覽》每字的意思是「光明 / 朝代 / 優秀卓越 / 觀覽」,作者想讓觀者看看江戶的壯麗景色,也為後人留下昔時的珍貴記錄。標題中有個「天」字,鑒定家猜測可能還有「地」卷及「人」卷未被尋獲。不知名的畫師把1805年生氣勃勃江戶日本橋區的民生百態及各種職業畫得生動有趣,有位小朋友也身在某中。




寺子屋(私塾)

今天是上寺子屋(私塾Terakoya)的第一天,一清早六歲的大郎被拉着急急出門,他爹扛着上課用要自備的「天神机」(小桌子),椅子是不需要的,因為可以坐在疊疊米上。大郎半睡半醒,但還是很期待見見很有學問的男女師匠們,學讀書、寫字、地理及算術等。因大郎家裏經商,上課時會加上針對他身份的商學課程,他更想學武士家一朗的劍道。寺(寺院) / 子(孩子或子弟) / 屋(建築物)本在寺院上課,但他的新私塾可設在日本橋大街有兩層的大屋中!他回家要和妹妹炫耀一下,她下年也可以一齊學。爸爸說過,戰國時代女子也要受教育,與男子一齊保衛國家及家園,江戶更是新時代,男女可以共學。



読売り(新聞販售)

走着走着,大郎突然大叫:「爹爹,你看!你看!」大郎爸立刻按着兒子的口說:「安靜安靜,你想叔叔們被抓?以後看不到「瓦版」?」接着與左看右望的放風人暗暗地對視了一眼,拉着兒子走向被一大班民眾圍着、兩個頭戴竹籮筐遮蓋樣貌的人那裏。


他們手上拿着「瓦版」小報,就是現今的號外新聞紙。他們一邊搖着扇子清晰又熟練地讀着紙上的大標題,一邊把印刷品銷售給百姓。因為一邊讀「読 yomi」新聞,一邊賣「売りuri」報紙,所以被稱為「読売り」(讀賣人Yomiuri)。


「瓦版」是在未有網絡電視又沒有甚麼娛樂的時代,大郎一家珍貴的資訊來源和精神食糧。大郎爹重視有關對幕府政策的批評及時事災害的速報,上年它報道估測有旱災,讓他能提早購入大米而避過經營危機;大郎娘最愛看圖文並茂又親民易懂的仇殺異常事件及八卦流行文化新聞,孩子們也因想看明白而主動學生字。因為是非官方的出版物,報道內容又時常引起公眾輿論,所以經常受政府打擊打壓,不能光明正大在固定地點營運。大郎爹很欣賞這班努力傳播真實情況的有志者,經常私下贊助印刷費用。


大郎爹可不知,他與冒着生命危險傳播信息的「讀賣人」,都是協助養成日本人由孩童時期已開始都有着讀紙新聞的習慣的功勞者。日本全國有名的《讀賣報社》創辦時,為報紙取名「讀賣新聞」就是希望自家報社能如昔日的「讀賣人」般,為普羅大眾提供能理解又親切的社會時事。「讀賣新聞」真不負眾望,2010年賣出日報量是世界首冠,被列入健力世界紀錄中,另外第二、三位也是日本報紙。除了成年人的報紙,三間報社也有很受歡迎的小學生及中學生週報。明治時代義務教育普及,日本的識字率達百分百,這也是報紙及書籍擁有巨大銷售量的原因之一。雖然現今買賣報紙的人少了,新一代也不是人人都有電視能收看新聞報道,但感到免費電子新聞的內容參差不齊、似是而非,進求精準度的讀報人士都會訂閱三大報紙的電子報,讀報還是人人每日必做的事。




屋台の水茶屋(咖啡店、大排檔)

大郎想早些看看今日的「瓦版」,遠遠就見到屋台水茶屋屋頂藍白格子花紋(這是飲食攤販的標誌,沿用至今時日式食店門口常用的藍白色暖簾),就說「爹爹我口喝。」大郎爹見時間還早,就與孩子坐在提供客人休息的長椅上向女將叫了杯茶。在沒有自來水、更沒有便利店及自動涼熱飲料販售的時代,飲一口熱水是艱難的事,於是把握商機女將租用商店門前人來人往的空地,開設屋台水茶屋,供應熱綠茶,就像現今的café或喫茶店。屋台就是大排擋、朝設晚拆的臨時食攤。


大郎家是少有富有人家有燒柴煮食的廚房,大多數人都是獨身前來江戶工作的藍領階級,所以外食快餐大盛行,天婦羅、手握壽司(圖)、蕎麥麵等站着食的屋台也很受歡迎。日本慶典活動如煙花、花見、祭典等大會中,屋台是必要的供食地方。


昔時解渴的綠茶,在現今世代是養生之道,提供抺茶、綠茶及和菓子的新式茶水屋也越開越多,以年輕的食客及外國人佔大多數,減緩勞動力不足的機械人侍應也開始活躍其中。



飛脚(郵差、宅急便)

喝完茶,就有人如風一般在大郎身邊跑過,是用走路奔跑送信的的大伯。小小的大郎知道他們職業的名字叫「飛脚」(Hikyaku),飛一般快的腳(飛脚就是郵差叔叔或宅急便送貨人的初型)!大伯只是身穿最輕便貼身褲子的草根層,卻負上運送重要公文的大責任。信件會用布包好或用盒子裝好,穩紮在一支木棒後面,超輕便。大伯在收集幕府公文的日本橋大傳馬町,一口氣跑到下一個「飛駅」(轉接站),交給另一位精神奕奕飛腳大叔再送出,以接力方式配送,很有效率。


用人腳或馬力接力傳遞方式在明治時代,逐漸被新政府的郵政通信制度取代,日本橋郵政局也是日本郵政發祥所在地。電子郵件及宅急便普及後,熱衷寄送明信片的日本也如世界各地一樣,郵政使用率急速下降,丹麥也宣布將在今年底停止派信服務。日本新一代「飛脚」無人機是真是「飛」在天空中,好奇的大郎如果見到一定會興奮地追着跑,忘記自己要上學吧!



後記

《熈代勝覽 》中無名無姓的小人物,職業可能很微不足道,生活上也有很多勞苦,要面對很多逼迫打擊;全因小大郎身邊的人們各按其職一齊付上努力,才能築成畫卷作者眼前的江戶盛況,影響着後時代人們的生活模式。深感如《傳道書》3章11節所說,創造主造的萬物,出現、變遷、進化至消失,為那個時代、為現今這一刻都在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關於 Chion

來自加拿大的Chion愛畫畫、愛創作,現與天父一齊在「日本樂散步」。

分享內容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