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照樣」差遣你們
- 楊學義牧師
- 4 days ago
- 7 min read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主題經文:《約翰福音》20章19-23節
TEXT / 楊學義牧師
《新約聖經》記載主耶穌死後三日從死裏復活的事實。《使徒行傳》1章3節進一步記載在主耶穌復活至升天相隔有四十天之久,多次向眾門徒和眾人顯現,更藉很多有力的憑據向門徒證明自己是活着的,更向門徒講解清楚上帝國的事。相信門徒原先在信仰上很多模糊不清之處都因此得着清晰的理解。對門徒和初期教會的信徒來說,耶穌復活與耶穌託付他們的「大使命」息息相關。所謂「主的大使命」就是「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吩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章19-20節)。耶穌復活就是門徒奉差遣履行使命的基礎,也是門徒傳福音的基本內容。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章14節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約翰福音》20章19-23節十分扼要地記載主耶穌在復活第一日當晚向門徒顯現的片段,突出了耶穌要門徒(亦要讀者們)注意主要的重點,就是門徒接受差遣,並且接受聖靈。門徒「接受差遣」和「接受聖靈」兩者息息相關,正如耶穌復活與耶穌頒佈的「大使命」兩者息息相關一般。「接受差遣」是關乎主囑咐門徒領受所託付使命的模樣;「接受聖靈」是關乎主賜給門徒履行所託付使命的能力。敘事文最核心的一句,就是耶穌對門徒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第21節)。《約翰福音》17章18節記載耶穌在臨別門徒、為門徒祈禱之時,曾向天父這樣說:「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顯而易見,門徒「得着能力、奉差遣活在世上」是復活的主耶穌最關注之事。「照樣」兩字在此可圈可點,說明門徒奉差遣必須依從的模樣或形態。耶穌本身如何實踐祂自己昔日「奉差遣」到世間來,就是門徒今日「奉差遣」活在世上的模範。對耶穌來說,門徒「奉差遣」活在世上是否「照樣」,是最關鍵的事。縱觀《約翰福音》記載耶穌的教導,其中不乏有關耶穌對自己「奉差遣」的講論,十分值得讀者們仔細思考,好作不時反省校正之用,免致我們口稱奉差遣事奉主,卻不「像樣」,濫竽充數,有名無實。
《約翰福音》敘事文首先出現的人物是施洗約翰。他擔任的角色是耶穌傳道事奉的先鋒,他同時將耶穌「奉差遣」的模樣預先顯示(foreshadowing)。經文說明施洗約翰是上帝差來的,目的是要為光作見證,但他不是那光,卻要為光作見證(第1章6-8節)。當時猶太人領袖質疑施洗約翰的身份,施洗約翰說明自己不是基督,他只為要把基督顯明(第1章20、31節)。施洗約翰就把耶穌引介出來,見證祂是上帝的兒子,說明耶穌雖然在他以後來的,但其實耶穌本來在他以前,只因以前他不認識耶穌,現在自覺給耶穌解鞋帶也不配(第1章27、30-31節)。原本跟隨施洗約翰的兩個門徒,聽從了施洗約翰的指引,轉向跟隨了耶穌(第1章35-37節)。後來有人帶着惋惜語氣對施洗約翰說:「從前同你在約旦河外、你所見證的那位、現在施洗,眾人都往他那裏去了。」施洗約翰回答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甚麼。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見證。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第3章25-30節)。施洗約翰的回答表明他「奉差遣」的意識形態,是純潔無瑕的。在《約翰福音》作者使徒約翰筆下,要藉施洗約翰「奉差遣」的真誠,提示讀者更要留意耶穌奉天父差遣來到世間的模樣,因為這正是耶穌要求凡跟隨祂的人、奉祂差遣活在世上的模樣。
《約翰福音》3章34節開宗明義地說明「上帝所差來的,就說上帝的話。」這是耶穌「奉差遣」到世間來的基本特色。世間上雖然沒有人接受耶穌,耶穌並沒有因此改變祂「奉差遣」的宗旨。耶穌在世的使命感充份反映在祂的言行舉止之中,表露無遺。耶穌的講論往往提及「那差我來的父」,指出天父是祂「奉差遣」唯一的核心;凡祂所行的,皆為忠於差遣祂的天父而行。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第4章34節)。耶穌又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子憑着自己不能作什麼,唯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第5章17、19節)。「照樣」兩字說明耶穌一切所作的是依照天父所作的為歸依,不憑己意、不靠己力。耶穌三番四次清楚表明說:「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父交給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作的事,……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第5章30、36節;6章38節;5章41節)。耶穌又說:「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着,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第6章44、57節)。可見耶穌的「奉差遣」在在顯出祂「僕人」的形像、謙卑捨己,祂所行所做皆順服天父的旨意、毫無私心。祂忠於差遣祂的天父,也忠於天父的任命,就是要把肉眼看不見的上帝顯明給世人看,並連結世人與上帝的關係,使人因祂得着上帝的生命。
猶太人宗教領袖先前質疑施洗約翰的身份,後來他們同樣質疑耶穌的身份。《約翰福音》7章15-18節記載猶太人認為耶穌資淺望輕,便鄙視祂。耶穌回答他們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人憑着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唯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裏沒有不義。」(第16、18節)。耶穌對自己「奉差遣」的身份不但十分認真,而且在天父面前毫不邀功、毫無自負,一切只求天父的榮耀。在面對猶太人多方攻擊之際,祂確實知道差遣祂的天父常與祂同在。耶穌宣告說:「不是我獨自在這裏,還有差我來的父與我同在。……我沒有一件事是憑着自己作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着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裏,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第8章16、28-29節)。耶穌又說:「我尊敬我的父,你們倒輕慢我。我不求自己的榮耀,有一位為我求榮耀、定是非的。」(第8章49-50節)。耶穌對於自己的使命亦甚感迫切、毫不從容。祂堅定地說:「趁着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第9章4節)
《約翰福音》敘事文記載耶穌與門徒吃最後晚餐之前,在12章49-50用耶穌的話總結了耶穌在世傳道三年「奉差遣」的模樣。當時耶穌大聲說:「因為我沒有憑着自己講,唯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甚麼、講甚麼。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着父對我所說的。」在最後晚餐的筵席上,耶穌為門徒洗腳,以身作則,藉此讓門徒謹記「奉差遣」的金科玉律:「差人不能大於差他的人。」當時耶穌對門徒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第13章15-17節)。耶穌與門徒臨別時對他們所講冗長的肺腑之言中,再三肯定門徒的信心,確認他們與天父永久不移、生命的關係。耶穌對門徒說:「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着,你們也要活着。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第14章19-21節)。耶穌並且囑咐門徒謹記祂「奉差遣」的模樣,因為這就是門徒日後「奉差遣」要學習的榜樣。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我還與你們同住的時候,已將這些話對你們說了。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但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第14章24-26、31節)。
《約翰福音》還有很多經節記載耶穌在世時行事為人、怎樣奉天父差遣在世活着、存心卑微作僕人。篇幅有限,本文未能盡述,但足以讓讀者深入一點領會耶穌在復活日向門徒顯現時,對門徒所說語重心長的話:「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翰福音》20章21節。亦有助讀者更進一步思考,以耶穌如何履行祂「奉差遣」的生活方式,奉為圭臬,實踐「奉差遣」的人生。
《約翰福音》3章30節施洗約翰的一句話,好作我們借鏡觀形之用:「祂必興旺,我必衰微。」另外,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1章36節的格言:「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這兩句話堪作基督徒的座右銘,對於我們現今在世怎樣學效耶穌基督、活出使命人生,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關於楊學義牧師
楊學義牧師在70年代初由香港移居溫哥華,1988年蒙召被差往澳門宣教,曾在港澳地區植堂牧會7年。1998年在維真學院神學畢業後被差派往北三角洲區開荒植堂,在陽明山華人神召會牧會8年,期間由加拿大神召總會(PAOC)按立牧職。往後15年,先在列治文華人播道會擔任領導牧師11年,後在基督教頌恩堂牧會4年。現任K-PACT Canada Mission Association加拿大福音差會(印尼跨文化宣教)總幹事,讓更多印尼人得聞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