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Sam叔、巧雲姨
- 皓恩
- Oct 31, 2024
- 6 min read
Updated: 5 days ago

黎振滿(Sam叔)年少輕狂,16歲踏足江湖,吸毒販毒、作奸犯科是生活日常,在三次入獄、五度進戒毒所後,因遇見耶穌,生命180度翻轉,由為非作歹的古惑仔搖身一變成為愛上帝愛人的牧者。
與太太余巧雲(巧雲姨)結婚35載,二人既是事奉路上的好拍檔,也是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妻。這漫長歲月裏,究竟他們遇過甚麼考驗?同心事奉又有何秘訣?
TEXT / 皓恩 PHOTO / Tidus・受訪者提供
看着眼前笑得和藹可親的Sam叔,實在難以想像他年輕時曾混跡黑幫,毆鬥、吸毒、打劫⋯⋯幾乎壞事做盡,後立志當警察卻成「有牌爛仔」,在廟街一帶沉溺毒海賭海,最終淪為監犯,直到第三次出獄已是80年代初。
在戒毒所期間,Sam叔仍死性不改任由毒癮滋生,及至第五次進戒毒所,遇上傳教士潘靈卓(Jacqueline Pullinger)將福音帶來,自此改變他一生。
由零到豐盛
Sam叔在28歲那年信主,住進福音戒毒宿舍三個月後,有天潘靈卓對他說:「上帝可能呼召你。」他甚驚訝,以為對方在開玩笑。「我坐過監、書讀不好,這樣的人沒可能也沒資格服侍主。」雖這樣想,但潘靈卓那句話一直縈繞心頭,他開始認真讀經,完成福音戒毒後,被派往青年使命團接受訓練。
受訓五年間,Sam叔苦讀英文,初時卻失腳再墮毒海。「當我向潘靈卓痛哭認錯時,以為會被罵,誰知她只是叫我一起吃早餐,那刻我就像浪子回頭,是上帝的慈愛恩典令我悔改,不是被責罰才悔改,這情景至今仍影響着我。」
1986年,Sam叔以傳道人的身份回到廟街展開佈道事工,在教會招募義工時認識了巧雲姨。從佈道事工到宣教工場,二人察覺彼此同有服侍的異象和心志,愛意日漸萌生;1989年,二人結為夫婦,同心建立基督教福臨教會,「耶穌在廟街」的招牌從此成為廟街一道亮眼的風景。
興起下一代
三十多年來,Sam叔和巧雲姨在教會建立了穩定的家庭事工,近年逐步放手給後輩承接。令筆者敬佩的是,原來由牧會第一天起,二人已經思考傳承的課題,着手培訓一班弟兄姊妹承接使命,甚具前瞻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傳承並不是丟下棒一走了之,過程中要花時間牧養、訓練、調整,察驗上帝的心意,而且不是單傳承給一個人,而是傳承給一個同心的領袖團隊,讓教會的異象延續至下一代,這樣我們才能退下來發展新事工。」巧雲姨解釋。
Sam叔認為要建立互信、親密的牧養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從家庭開始,也就是living training。「拍拖時,我已跟太太說會邀請古惑仔來家中住,一住就三個月,不收分文,猶如入室弟子,來接受門徒訓練。」他憶述自己當年在青年使命團也是這樣和傳教士同住,在生活中視他們為學習的榜樣。「像我這樣甚麼都不怕的人,這些勇氣是在黑幫訓練出來。那信主後有勇氣背起十字架為主死嗎?有的話就會成為好的領袖,因為連死亡也不怕。」
有時Sam叔會與這些年輕人促膝長談至夜深,願意不計代價與誤入歧途的少年同行,關鍵在於一顆為父的心,正如《聖經》中保羅和提摩太的關係。「保羅是屬靈師傅,他帶着為父的心稱提摩太為兒子,這好比父親留下產業給下一代,但屬靈產業不如物質產業般可以容易看見及量化。對我而言,重要的不是從服侍得到甚麼益處,而是留下甚麼屬靈的產業。我留下多少人跟隨主的腳蹤?教會是上帝的家,我的家是屬靈的家,我們要彼此配搭建立上帝的國度,發揮每個人的屬靈恩賜,透過生命傳遞愛、欣賞、接納、包容。」
夫婦要做好家庭角色已不簡單,還要在教會朝夕相對,少不免產生磨擦。巧雲姨笑言初時他倆碰過壁,慶幸彼此都肯磨合協調。「我們之間有相近的異象、信念,但往往容易將夫妻和同工的關係混淆,因此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例如他是主任牧師,我是他下屬,開會時大家便要大公無私,他也要一視同仁。當我們彼此和諧相處,同心服侍,自然為教會營造一種安全感,又給已婚的弟兄姊妹看見活生生的示範,成為他們同心服侍的榜樣。」
苦難如操練
今年70歲的Sam叔,成長於毒品盛行、貪污嚴重的年代,由縱橫江湖為所欲為到重返廟街靠聖靈醫病趕鬼,有甚麼風浪未見過?然而就在去年末,他確診肺癌,一波三折的治療使他陷入無盡的抑鬱,在黑暗中,上帝如何領他走出幽谷,化苦難為祝福?
「身為牧者的我一直教大家要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參《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但這次患癌讓我體會原來是不容易做到的。我經歷了化療、電療,治療過程傷及食道,喝水痛苦得像吞玻璃一樣。免疫治療初期,我打了兩針藥物,殊不知出現嚴重副作用,要立刻入院。」住院期間,病房每晚都有人離世,Sam叔聽着隔鄰病床的家人哀哭,不禁想何時輪到自己。
轉院後,Sam叔獲緊急安排手術,因心肌炎加上心肌梗塞的緣故,可隨時致命。「我每天要吃高劑量類固醇,令我睡不着、吃不下、氣喘氣促、全身都很痛,非常辛苦。」單說痛也許難以想像,巧雲姨補充道:「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後,肌肉酵素最高是3000,但他卻是6000,且是每分每秒持續劇痛。」
日以繼夜忍受着痛楚的Sam叔,每天靠詩歌的力量支撐下去。「上帝透過《哥林多後書》1章4-5節提醒我:『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當我不再執着問為甚麼時,便開始明白上帝的心意,耶穌在十架上曾經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參《馬太福音》27章46節)但祂反倒虛己,死在十架上,最終成就上帝的心意,打破死亡枷鎖,復活釋放我們的生命。」
Sam叔終領悟到,沒有聖靈的幫助,人無法克服巨大的痛苦,又怎能凡事謝恩?「聖靈感動我回到十架前,我便能發出感恩的讚美,因基督在過去、現在、將來也會救贖我。無論病情多惡劣,以馬內利的上帝與我同在,我越感恩就越強化信念,也有勇氣戰勝癌魔,是一場靈性的操練。」
三星期後Sam叔出院回家,他感慨這段期間體會良多。「我體會到患難見真情,弟兄姊妹為我禁食祈禱、家人日夜輪流來照顧我,最感動是子女、孫兒每次都幫我按摩。因這機會,我與子女聊了很多過去的點滴,互相表達關愛,十分感動。以前我去探望癌友,有時較難感同身受,現在我經歷過這條苦路,便更能體會癌病的痛苦,上帝亦讓我帶領了一位癌友信主。」
風雨中同路
近年Sam叔和巧雲姨從事奉前線退下來,多了空間嘗試新事物,前文提及的新事工,便是兩年前成立的「家油站Fam-Able」。
巧雲姨說,坊間有不少關於育兒技巧、夫妻相處之道的訓練,這些都重要,但更重要是夫婦及父母的生命質素。「我們先重視生命質素,再談技巧,我和Sam叔的經歷正是這樣,只有技巧卻沒有相應的生命質素,最終會令自己陷入沮喪,當生命質素有提升,家庭關係才會轉化。」「家油站Fam-Able」至今推出逾80條短片,內容整合了《聖經》、學術、經驗,並會延伸至實體課堂,盼透過體驗式學習,幫助夫婦建立信、望、愛的家庭,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上YouTube看看。
Sam叔說:「我做過很多宣教、建立教會的事奉,最令我自豪、滿足的身份是成為一個好爸爸。」巧雲姨在旁補充:「也是個好丈夫。」Sam叔聞言暖心一笑。「當然!沒有太太的配合就不能建立美滿的家庭。我以前不是好丈夫,曾忙於事奉而忽略了太太,我醒覺原來享受不了做丈夫、爸爸,也享受不了事奉的樂趣。」Sam叔所言甚是,家庭出現問題,人又豈能在服侍中感到輕省喜樂?他續說:「那時起我調校自己,帶子女一起派飯、探訪、扶貧,他們因此學會知足。屬靈的身教不是交給主日學,而是父母在家中做起。」
相濡以沫35載,二人牽手走過許多風風雨雨,昔日的辛酸經過年月洗禮,最終化作相視時的一抹柔情。巧雲姨感觸道:「我很享受多年來與你一起服侍的日子,未來如何我不知道,但我信靠主,繼續陪伴支持你。」太太說話間,Sam叔專注聆聽,眼角隱約泛起感動的淚光。「在廟街開荒、認識你那天起,改變了我一生,我這人不容易應付的,你是上帝給我的天使,你的強處補足了我的弱點,多謝你三十多年來,沿途有你風雨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