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愛不歇息 林志輝牧師
- Cherry
- Jun 3
- 8 min read

愛若不傳,哪是真正的愛?
神創天地造人類,將愛帶到世間;又賜下耶穌基督,差遣祂道成肉身的兒子走進人群活出愛的樣式,甚至為拯救世人而無辜受死,彰顯犧牲的愛。
歷代耶穌的門徒四處傳揚愛,直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從沒歇息。林志輝牧師從小時候體驗基督徒的愛,到長大後成為神的僕人為主傳播愛的信息;走過數十載事奉路,他更感主愛的奇妙豐富,超越聲畫筆墨所能形容。
TEXT / Cherry PHOTO / Stephen Woo胡斯翰・受訪者提供
傳承是長度,將美好的信念和技巧代代傳遞;傳揚是寬度,把祝福生命的信息遠遠推廣。林牧師既是牧者也是傳媒人、音樂人,昔日他拋棄科技巨頭公司的高管身分獻身作主的僕人,緣於自小被基督徒所展現的無私大愛所感動。
主愛遮蓋悲慘童年
在香港柴灣山邊的某個木屋區,聚居了多戶姓林的潮州人;他們活得貧窮卻快樂,皆因神藉着傳教士將基督的愛傳到這個貧民區,心裏憂慮三餐不繼的愁緒全被基督所賜的平安所掩蓋。
「我媽媽生了六個孩子,只有爸爸一人做搬運傢俬糊口。因為環境太差,我大姐姐初生便夭折,媽媽誕下妹妹不久病歿,同年外婆因傷心過度而過身,爸爸只好將妹妹送給人。雖然我當時只有四歲左右,但也知道家裏突然少了三個人。」林牧師徐徐道來。他的童年經歷相當悲慘,然而他絲毫不覺得自己特別不幸:「我在小時候的照片裏笑容都非常燦爛。」他笑說。
小朋友的快樂由心而發,因為基督的愛充盈了這個家庭,擊退一切愁雲慘霧;他們一家和住在鄰近的林姓同鄉全是基督徒。
傳承無私的愛
有不少生於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基層曾接受教會或宣教機構的援助,林牧師的家庭也是其中之一。被差傳往林牧師所住的木屋區傳道的女傳教士甚至搬進區內居住,不止成功帶領十多個家庭信主,還組織崇拜聚會,近距離牧養這群在困境中掙扎的羊。
「謝姑娘生於富有家族,她本來住在跑馬地,為了宣教不惜離開安舒生活租住木屋的一個房間,與居民一起生活。媽媽信主後熱心得很,她過身後爸爸帶我們去教會,有時候擔任崇拜主席唱詩,現在我腦海仍會響起他唱歌的聲音。」這些寶貴的片段,已深深鏽刻在林牧師的記憶裏。
林牧師去的天台教會也是學校,平日去上學,周日去崇拜。這幢建築物每天上演許多充滿愛的人與事,祝福着他長大。「這間教會兼學校由潮人生命堂(現為筲箕灣潮人生命堂)開辦,劉校長對我們很好,知道爸爸難以照顧只有四歲多的我,特別安排我跟六歲的姐姐一起讀一年級,所以我讀了三年一年級,打穩學習根基。」
林牧師的音樂天份也是在那裏獲得啟蒙。教會的彭牧師見一群牛孩子無所事事以生亂為樂,「他說我們的時間與其用來搗亂教會,不如學鋼琴更好,於是請劉校長挑選幾個小朋友學琴,好為教會培育司琴人才,我是其中之一。」彭牧師每天督促孩子在教會練琴,每逢要考琴的時候便帶他們過海到尖沙咀考試,勞心勞力;而小孩也深知如非有彭牧師用愛心栽培,哪有可能學習彈琴這當時只屬於有錢人的高檔興趣,因此特別珍惜。六個學琴的孩子中只有一人中途退出,其餘五人包括林牧師日後皆成為基督的音樂精兵。
「自小受大人用愛心教導是我的福份。感謝神在我小時候得到培養,長大後懂得感恩和欣賞栽培工作。」他的神學學位是專攻崇拜學,立志為主培育音樂事奉人才,就如他小時候見證謝姑娘、彭牧師和劉校長以基督的愛關懷和教育下一代一樣。
父親的叮囑
林牧師18歲出國到加拿大留學,窮小子得以越洋讀書,只因父親賣貨車成全兒子的理想。「彭牧師鼓勵我去加拿大讀書,但我家境貧窮,哪有可能?17歲那年暑假我幫爸爸搬完傢俬後告訴他我想出國讀書,他叫我先試試申請才作打算,誰料蒙特利爾(Montreal)真的有學校取錄我,可是我們連第一年的學費也付不起!」父親二話不說把「搵食工具」賣掉套現,將金錢全交給林牧師付學費。「爸爸這份犧牲的愛很難得。雖說他可以租車繼續工作,但他捨棄重要的東西而投資在我的前途,使我不禁給自己沉重的壓力和責任。」他坦承道。
在林牧師臨出國前,父親特別叮囑他一件事情:「他說:『我為了供你讀書辛苦得很,你讀甚麼都行,但不能讀神學!』即使他信耶穌,但眼見朋友在教會工作的兒子薪酬低又被人欺負,他不想我將來也是這樣。」他苦笑說。
實情是林牧師一個人負笈讀書的日子不單沒有被教會欺負,反而受教會的愛心幫助,讓他免租住進教會的房間,只須幫忙打掃和看管教會作為條件。教會就是家,林牧師更決心要服事主;但同時因為父親的期望,他只好選修電腦科學和市場營銷等前途無限的學系,畢業後也如父親所願進入國際著名的電腦科技公司工作。
捨棄厚職 讓主居首
我們價值觀的次序是甚麼?以耶穌為首?還是將祂與財富、地位平起平坐,甚至被之凌駕?當耶穌論及貪財的人難進天國時,說道:「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馬太福音》19章30節)在地上被推崇為優秀的人,往往因為不讓耶穌居首位而輪不到他進入天國。
在人人對電腦科技充滿幻想的90年代,林牧師正是科技巨頭公司的一員,曾晉身Microsoft(微軟)、Lotus(蓮花)軟體的管理層。工作再忙他也沒有停止事奉,甚至蒙召全職服事神的感動越來越強烈。
「1996年牧師問我有沒有心志全時間事奉,我坦白說我不夠膽,因為要放棄的東西實在太多,尤其是不能辜負爸爸的付出。」他說。話雖如此,當時他已經認真考慮全職事奉的可行性,只是躊躇不前。神使他經歷一趟奇妙的拯救推他一把,親自提醒他:我是你的避風港、是你的力量、是你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篇1-3節)
「有朋友邀請我拍檔做生意,我也想試試。就在要簽約投資的前一晚我感到巨大的不安感,立刻詢問教會一對夫婦的意見。他們說我不貪錢,做生意一定失敗,又指我是一個視野遠大的人,應該去做傳道人為神幹一番大事。」他回憶道。
林牧師順應聖靈的提醒退出合伙,兩年後朋友的太太登門求助,原來朋友被生意拍檔欺騙致破產而導致抑鬱,他的太太請林牧師跟丈夫傾談。「後來朋友還是因精神問題入住院舍。他以前是多倫多Microsoft第一個獲聘的系統工程師,由Bill Gates親自面試,可想而知他曾經何等優秀。」他說時難掩婉惜之情。「是天父救我一命,假如當初我投資合伙,破產的會是我。」
主以祂的保護和信實確認林牧師蒙召的心志,在得到妻子全力支持後,他遂把心一橫「先斬後奏」瞞着父親讀神學,待適當時機才如實交代。「雖然爸爸說『仔大仔世界』尊重我的決定,但是我知道他有些不甘心,因為只有我一個孩子讀上大學又在大企業工作。」林牧師在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牧會後帶父親參觀教會,他立刻對牧師的職份改觀。「多年來他仍然抱持着誤解,以為牧師全都是在小教會受氣地工作。他回香港後便跟親友說我在數千人的大教會裏事奉,態度和以往截然不同,我的心結也解開了。」
說到底,天下間哪個父母不希望子女能過上安穩的日子?林牧師當然明白父親的苦心,感恩自己捨棄高薪厚職而全職服事的大轉折,終同樣成為父親的驕傲。
仰望主跨過營運危機
林牧師數十年的事奉生涯裏,無論在福音樂隊The Channels(讚諾仕)、城北華基或恩雨之聲,他都主力朝着一個方向為主發揮恩賜:傳播,以音樂和影片作媒介廣傳屬天的信息。
傳播事工要做得好,少不了資金和器材。林牧師在這方面自然不乏挑戰,然而每一關都使他更深刻見證神萬全的預備。「2005年城北華基開始建堂時我負責設計正堂。我相信用大銀幕配合出色的詩班和音響,可以更有效吸引未信者進入教會認識耶穌,所以建議新堂造一個微彎的巨大銀幕,獲得時任主領牧師陳琛儀牧師支持。」高昂的成本固然少不了,可是就算籌募到足夠的資金,也極難找到懂得這等複雜技術的公司。巧妙的是神帶領他找到一間曾負責北京奧運投映技術的公司,成就今日城北華基禮堂裏壯觀的巨型屏幕。
「陳牧師真有遠見,結果新堂建好後吸引許多人加入教會,教會也在數年內還清建堂費用。」神的豐富難以測透,必超乎我們所想所求。
2018年林牧師擔任加拿大恩雨之聲總幹事,他坦然答應。邀請前曾因自覺年紀大而猶豫,憑信心加入後才驚悉機構已陷入極嚴重的經費危機。「當年社會經濟差,經費竟然僅夠營運兩三個月!」龐大的壓力叫他連續幾晚失眠,害怕恩雨之聲在他手上倒閉。「這時候神對我說:『你哪有能耐破壞我的事工?你去算下我過去為恩雨之聲預備了多少經費,現在你為何擔心及小信呢?』既然神說祂會為機構預備資金,我還擔心甚麼?之後不再失眠,集中精神籌款。」
論敬拜牧養林牧師渾灑自如,但論籌款經驗當時的他卻是零。他初加入恩雨之聲時服事舉步維艱,既要籌款又要運用有限資源製作節目;與此同時他在困難中再度見證神的作為,有一位安息歸主的姊妹將部分遺產奉獻給恩雨之聲,緩解了資金危機;此後機構經歷的風浪,他也是仰望主開路渡過。
終身事奉 不忘傳承
林牧師在2020年卸下恩雨之聲總幹事的身份,成為董事會副主席,繼續支持新的總幹事。他的傳播事奉並沒有就此落幕,事實上他從沒放下The Channels的事工。The Channels即將迎來成軍5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他加入樂隊40年,難免經歷人事來來去去的現實定律:
「我在1985年The Channels建隊10周年時加入,當時有5個人;10年後一人過身剩下4人,再10年後又一人過身剩下3人,適逢都發生在我們舉辦音樂會慶祝成立周年。」他感慨地說。樂隊眾人曾打趣說當40周年時輪到誰被神接走,幽默的神特意「唱反調」為樂隊投進年輕的新血,結果慶祝40周年時The Channels達七個成員而不是「3-1=2」。
「The Channels會在六月舉辦音樂會慶祝成立50周年,聚會上不止分享過去走遍世界各地傳福音的旅程,也傳遞勉勵大家終身事奉的信息。The Channels也會繼續傳承音樂事奉的技巧和心志給年輕人,裝備他們接傳福音的棒。」林牧師說。
登陸多年的林牧師退而不休、滿腹大計。現除在國語堂擔任領唱,更成為詩班員在太太指揮的詩班唱男音,他還計劃學習音樂和優化崇拜學分享網站。即使玩音樂多年,為甚麼依然選擇繼續學習音樂?他解釋說:「音樂包含很多人生哲理,也能夠訓練腦筋。不同樂器有不同的樂譜和演奏技巧,我想學Guitar、Bass,也想重新練習鋼琴和Organ。」至於「崇拜探索Exploring Worship」則是他多年前推出的網站,雖然近年已甚少更新,但不乏網友透過此網站聯絡林牧師,因此燃起他活化網站的念頭。
「“Reach Up”、 “Reach In”、“Reach Out”,我常常想如何透過這三方面傳揚神的道。」林牧師說。他忠心事奉神多年,但還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多,甚至慚愧虧欠了主。「當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將他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提說他的名已被尊崇。」(《以賽亞書》12章4節)我們的身體就是主耶穌的傳播平台,只要願意為主所用,福音必將傳到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