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工跳槽為耶穌 斜槓職場祭司 葉彪
- Cherry

- 4 days ago
- 9 min read

銀行/地產/物業管理/教師/作家/移民顧問/DJ/殯儀/博客/保險/園藝/節目主持/政府顧問/雜誌出版人/工廠老闆/教會行政⋯⋯
葉彪屈指一數,曾從事的工作或職位竟然超過40多份,連他本人也大吃一驚。
「金錢」是人們跳槽的重點,而他的重點卻是「幫人」,哪裏有人要幫,他就去哪裏。
斜槓多到數不清的他,有一份工他必會打足一世——主耶穌的職場祭司。
PHOTO / Stephen Woo 胡斯翰・受訪者提供
今年「登六」的葉彪Michael早在「斜槓」(slash)的概念還未出現前,已游刃於各行各業中。從銀行打工仔到跨行業的總監,他沒有地上的父蔭,單靠天上的父蔭——天父的幫助而開闢一個又一個的未知領域。
重浸粉碎傲性
當許多人猶疑多年也未敢踏出安舒區轉投新工作時,Michael這個「超級斜槓族」着實大膽過人。有趣的是他渾然不覺自己勇敢,因為對他而言職場不是戰場,而是為主祝福別人的禾場,因此每一趟「跳槽」都仿如順水推舟般自然。
Michael生於「信二代」家庭,廿多歲時曾經迷失;後來神帶領他重返教會,「重浸」的掙扎拔除了他從小種下的傲根。「因為我喜歡笑、乖巧,被人稱讚像陳百強所以自小就受人疼錫,內心有一份優越感,覺得自己幾乎做甚麼都是對的。」他微笑道。
浸禮不只是在耶穌裏重生的象徵意義,更是效法基督而活的實踐。Michael重返的教會屬於浸信會,教會要求已洗禮的他重浸,他坦言幾經掙扎後才接受:「我跟牧師多番解釋我以前已受過灑水禮,但他堅持應該要整個人浸進水裏才算是受浸。我學習謙卑,由參加浸禮班重新開始;自從願意放下驕傲,對信仰的態度也有180度的大轉變。」以前他覺得返教會和遵從神可隨心而行,回轉後變得十分渴慕神的話語,常常受聖靈催促要服事神。「我主動加入詩班,連太太也說我衝動,因為要頻密練詩,我未必應付得來。結果後來她也成為詩班員,小朋友出生後我們雙雙抱着寶寶繼續練詩。」
從另一角度看,當年的「霎時衝動」其實也凸顯Michael對神的信心。隨着他闖蕩職場,人們將他誤解作「為轉行而轉行」離開高薪厚職是不智之舉,他卻深信只要是為幫助人而轉行,主耶穌必會保守到底。
亂世中的現代挪亞
Michael斜槓職場生涯的起點,竟然是以薪高糧準又穩定而稱譽的銀行工。原來他的父親、外婆還有不少親戚都在銀行工作,因此他也特別有推動力投身銀行業;的而且確他每次轉工皆升職加薪,八十年代已有能力靠自己置業結婚。
在Michael廿多歲時,他的第一個物業升價翻倍。他歡天喜地計劃賣掉物業吐現換新樓結婚,豈料踏進不誠實地產經紀與業主一起設局的陷阱,買下出名質素差的樓盤。後來他回想那次經歷,其實過程裏破綻處處,只是當時他入世未深才「中伏」,感恩未造成巨大損失。
絕大多數人受騙後會想:「經一事長一智,日後小心一些就可以了」;然而Michael並沒有讓這些想法將事情輕輕帶過,而是義憤填膺立志要成為濁流中的清泉——即使那時他對地產幾乎完全不懂。
「我從小已經非常正義,不齒那些無良的行為。於是我下班後學習樓契條文,決心要做一個另類的地產經紀,自己開以誠信為本的地產公司,更打正基督徒的旗號,矢志彰顯神的榮耀。」岳父是Michael的第一位客人,他的客戶圈從家人、親友和教會向外延伸,毋須打廣告已很快賺到第一桶金,因為他的焦點不是金錢,而是耶穌,正如《聖經》應許道:「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一切都將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
Michael投身地產時正值香港炒樓熱潮的鼎盛期,1996年開始他無預警地每天擔憂得寢食不安,深知是聖靈有大事要提醒他;他熟悉國際金融市場,預測香港即將出現金融危機令樓市泡沫爆破。「直到發生金融風暴前,我還在四處警告人切勿買樓。不要說普通人,連測量師、會計師也不相信我,我就像挪亞一樣急切想救人,卻遭人無視。」他憶述時仍難掩可惜和無奈之情。在1997年香港樓市泡沫爆破時,無數市民的財產一夜之間蒸發,淪為負資產、破產者不計其數,有人因債務而輕生的新聞時有所聞,可謂遍地哀鴻。
神要用人 凡事都能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章7節)銀行/地產的體驗啟動了Michael的斜槓人生road trip,耶穌陪伴他一起操控軚盤勇闖嶄新的領域,而所到之處總能帶人走出幽谷甚至改寫人生。
「97金融風暴的經歷觸發我從地產業引退,不再幫人置業。當時我在第一太平銀行工作,跟管理層說想轉做物業管理範疇,他讓我這個新手管理當時完成重建不久的太子始創中心,真是非常大膽!」Michael帶領100人的團隊,從收樓、租戶入伙、清潔、保安都要管理;他不僅要趕追學習專業知識,更要掙脫「怕醜仔天性」的綑綁,大膽與黑白兩道打交道。
「旺角西洋菜街的黑社會多得很,我們的商場位處黃金地段,他們都想分一杯羹;我既要和『大佬』『講數』,另一方面又要跟警察反黑組合作,所以我的膽量是逼出來的。處理好黑社會問題後,為安全起見我即時要求調往其他物業了。」他苦笑說。
驚心動魄的物業管理經驗,直接推使他獲警務處邀請參與編寫物業管理的發牌課程,他也有任教再培訓課程。當時香港沙士肆虐,百業蕭條,他的學生中既有年輕人和家庭主婦,也有加入失業大軍的前銀行經理和工廠廠長,為鋪路做保安而報讀。
「我童年時成績不好,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當上老師,而神擺放我在這個崗位,必有祂的旨意。學生們的處境頗為艱艱,他們失業被人看不起,唯有在我的課堂才感到受尊重。有一天臨完課前,神挑戰我:『你是否相信我可以帶領這班未信耶穌的年輕人親近我?』」Michael立刻以為父的心分享自己與死亡擦身而過和鼓勵員工的見證,學生們都感動不已。「然後我呼召,竟然在28個學生中有26人舉手願意認識耶穌!『聖徒皆祭司』,原來神不只要我教書,也要我救人。」神的大能實在奇妙可畏又真實,將不起眼的課室改裝成改寫生命的禾場。
最嚴峻的職場修煉
「助人第一,搵錢第二」是Michael在青雲路上緊遵主道的座右銘。物業管理總經理的職位和薪酬雖高,但他驚覺即使付盡血汗讀來英國名牌大學的MBA學位仍然無助晉升,而且繁忙的工作也妨礙他出國宣教,促使他轉投新的職場環境。
「無論工作怎樣忙碌,我也從沒停止跟隨差會宣教,中國許多地方和印尼都有我的足跡。」在貧窮地區服事的見聞深深震撼着Michael,打開了他的眼睛和心靈,由衷地為貧乏人的苦況而悲傷。他語帶傷感地說:「印尼人非常嗜甜,蛀牙極之嚴重。記得有一位男士哀求我們一口氣幫他脫七隻牙,但這樣做會令他有生命危險,就算我們了解他很需要醫療協助,也只能拒絕。我的心因他而難過不已。」
全職工作的有薪年假有限,實難讓Michael實踐他宣教的抱負;適時有弟兄提議他試做一些自由上班的財務工作以騰出時間回應宣教呼召,他憑信心捨棄令人稱羨的職位毅然轉投保險業。
Michael職場生涯上最嚴峻的修煉,就此展開。
「初入行的幾年最辛苦,我要撐起整個家庭的經濟開支,但每月只有港幣數千元收入,最慘淡時月入只有二千元。我只能吃麵包當一餐,不乘地鐵乘巴士,甚至口渴也不買樽裝水而喝自來水,我為這處境哭過很多次。」他毫不掩飾地娓娓道來箇中的辛酸。
處身風急浪高的危機裏,放棄的念頭無數次掠過腦海,然而他堅信神不會掩面不顧他一家大小的生活,況且他也不容許自己辜負客人的信任。咬緊牙關撐了四五年,終於突破樽頸位,成就一段他形容為「人生中最奇妙」的旅程:「我開創了一本以家庭為對象的雜誌,回應香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題;『米迦勒的天空』大受歡迎,我意想不到地成為了百萬人瀏覽的博客作家;我也在電台開咪講金融、在報章上寫專欄。假若我不是做保險,也沒時間把握這些機會深入了解社會民生的課題,以基督徒的角度發聲。」
移民歷奇妙預備
「就在我攀上事業巔峰之際,神在我的生命劃上了分號。」Michael緩緩地說。2013年6月的某個晚上,一個英文字在他的腦際縈繞不散,他知道神對他有新的安排。
「“Immigration”移民?我本來心儀移民到英國或澳洲,可是我的大兒子已18歲,加拿大魁北克的投資移民比較可行。」對於神的命令,Michael沒有問「為甚麼」便完全順服;縱然移民的過程一波三折,也沒有動搖他對神的信心。他聘錯了一間不盡責的移民公司而要轉用另一位移民律師辦理繁複的程序;好不容易面見移民官,竟因為表現緊張而幾乎被拒絕申請。
「我準備了很多資料和相簿,哪知移民官說不看我帶來的東西,我便亂了陣腳,面試期間他一直皺眉搖頭,不相信我真心想移民加拿大。後來他終於看我的資料,我抽出一本相簿給他看,竟然幫我扭轉形勢!」這本相簿存放着當時新近的照片,Michael結束生意專心宣教,移民官對照片裏的一位黑人男士十分好奇。「他是在香港的西非難民,與懷孕的太太住在只有100呎的劏房,經濟情況很惡劣,我便聘請他教我們一家法語來適應魁省的生活。移民官也是黑人,他聽罷這件事後面色緩和了,最終批准我們的移民申請。」當初Michael單純地以接待耶穌的心態接待這位西非男士,沒想過幫助別人反成幫助自己,使他更感只須按《聖經》教導做好本份便夠,不用為生活憂慮太多。
2017年Michael舉家移民加拿大,接二連三有人上門請他辦移民;2019年他回香港主講六場移民講座,場場爆滿之餘,參加者還大排長龍向他請教移民問題,眼前景象叫他震撼不已。「我們常常掛心賺錢,但是原來到了末世時代,人最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真平安。在香港動盪不安的時候流傳着許多虛假的資訊,不少移民公司打出索價動輒幾百萬港元但有問題的移民計劃。那段日子我堅持誠信經營帶了很多人移民加拿大。」他唏噓道。
無差別斜槓蒙主保護
Michael移民後大可享受退休生活,只是那不符合他的性格。他用力地融入新環境,探索未曾涉獵的行業,做過殯儀館打雜、麵包廠工人、剪草工人,也曾榮升塑膠廠老闆;每勇闖一段新歷程,神都伴隨左右保守他。「我差點入股一間滿地可唐人街拉麵店,臨簽約前內心極不安穩而退出,後來才知老闆是騙子;進而我入股一間亞克力膠廠,適逢疫情多人訂制隔板,生意不錯。」他說。2020年他讀書預備考牌做全職移民顧問,開學一個月便感覺不安退學,乾脆做義務幹事全職事奉神;加拿大隨即爆發新冠疫情,政府又推出移民程序相對簡單、申請者可自行處理的「救生艇計劃」,近兩年更大幅收緊移民政策,令移民公司叫苦連天;反觀Michael不止華麗轉身避險,更運用多媒體力抗疫情的打擊,為主復興教會。
「神差派我建立digital church,讓弟兄姊妹在封城時也得以繼續聚會。我預計移民潮將為教會帶來關懷的需求,建議主任牧師做好準備;此外我義務製作了不少關於移民實用資訊的直播節目,再配合教會服務新移民的事工,接着全職行政經理造就教會飛快發展。當我完成這項神給我的任務後便離職,返香港陪伴病重的爸爸,不留下任何眷戀。」
世上無可匹敵的工作
去年Michael回香港探親時獲上市公司主席招攬,邀請他留在香港一起打江山;他坦言非常心動,但轉念一想夫妻分隔兩地可能引起的試探,便勒緊自己的心。「在我而言工作關乎尊嚴,可是也要小心試探。坦白說,我向主席推辭時心裏有點酸溜溜,但我做了神所喜悅的正確選擇。」
「懷疑」與「選擇」可謂Michael人生路上的「老朋友」,每逢走過路途上的分岔口,他也盡忠於職場祭司的職分,努力尋找神的旨意才往前行。「我在香港金融界遇上不少金錢誘惑,老實說是很吸引的;我試過瘋狂炒『孖展』,輸掉七位數字金錢;我也看過不少人生百態,有富可敵國的富二代富三代,我曾經不禁羨慕他們;退學移民課程時,我也會懷疑這決定是否正確?會否帶來重大損失?但當我不斷經歷神的供應和恩典後,相對於物質,我更渴求神的祝福,因而站立得穩。其實神早已賜給我們獨特又尊貴的身份,毋須『眼紅』其他人。」那不是頭腦上的見解,而是靈魂被拷問和淬煉過的深切體會。
這位斜槓達人現階段暫別職場,只專心做一份「工作」——上門照顧一位智障人士。「這份『工作』服事的成份較多,我每星期上門照顧他一天,已經做了五年。因着這份服事我認識了他的家姊,才知道家姊是香港的商舖天后。她十分感激我細心照顧她的弟弟,介紹很多成功的商人給我認識。」
世上行業千百種,而耶穌只給我們一份差事:將福音傳遍天下,把失喪的人帶到祂面前。它給我們的回報是將來在天上享受與主耶穌同在的福樂和賞賜,地上的金銀財富無可比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