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為耶穌 莫樹堅牧師
- Cherry
- 1 day ago
- 7 min read

尋常人家通常遇見黑社會避之則吉,
莫樹堅牧師為拯救靈魂卻逆道而行,
遊走黑與白的邊緣。
他與江湖擦肩卻不為污穢所染,
將耶穌聖潔的亮光帶進他們的生命,
照亮黑暗的未來。
TEXT / Cherry PHOTO / 受訪者提供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莫牧師深入險惡的江湖宣教多年,不但沒有被染黑,反而成功帶領黑社會人士信耶穌,讓主的寶血洗淨他們的罪孽,重拾聖潔。本以為莫牧師也是江湖的過來人才對黑社會宣教抱有特別有負擔,誰知他大學畢業後便直進神學院,畢業後再直進教會牧會,連職場險惡也鮮有見識,遑論接觸黑社會的世界。
在的士高遇上一生的感召
莫牧師在多倫多信主和蒙召,在美加兩國進修神學和牧會一段日子後,攜同妻兒1996年回流香港服事。有人因懼怕九七回歸而漏夜趕飛機離港之際,為何他偏偏歸故鄉?
「其實我一直希望回香港牧會,深覺作為中國人,應該對祖國有貢獻。當時流傳說假如回歸之前不在香港『報到』便會失去香港居民身份,雖然未知真假,但一來我兒女尚小,早些轉變環境更易適應,二來我自問這份愛國情懷是否認真?需要行動才能試明真假,於是要趕在九七之前回流香港,怎料在那裏逗留了27年。」
更叫莫牧師始料不及的,是原來神揀選了他在香港開拓一個史無前例的事工——建立牧養黑社會的教會。他在播道會負責城市宣教事工,2000年跟隨被譽為「城市宣教之父」的柏祺博士(Dr. Ray Bakke)進入348的士高宣教擔任翻譯,就這樣認識了夜總會老闆兼黑社會巨人Teddy哥(洪漢義),結緣於江湖。
「老實說,初時沒想過是由我牧養他們。我沒有黑社會背景,而且尚有幾位資深牧師跟隨出入的士高,哪輪到我?」怎料他觀察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牧者跟進那些被福音打動的男士,「信仰冷卻了,便很難回復熾熱。於是我嘗試牧養他們,在2002年組成得勝事工。」得勝事工由一個僅有十數人的小組開始,發展到在2013年成立得勝堂,為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樂泉堂的分堂,2016年再自立為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得勝堂,有六七十人固定參與崇拜。
用這片言隻字便概括得勝堂的發展,萬不要以為帶動江湖人士信耶穌是輕鬆的活兒。從黑社會文化到教會系統,莫牧師費盡心力摸索了足足十多年,才建穩得勝堂的根基。
用真誠打進江湖
「舉一個簡單例子,我跟他們十多人一起吃飯,他們說黃色笑話,我應該笑還是不笑?不笑,好像不夠投入;笑,卻顯得很享受。」莫牧師笑說。要摸索這條「入世而不屬世」的模糊界線,在黑社會的世界尤其艱難。
「其實跨文化宣教並不是新事,早在二百多年前基督新教便從西方傳入中國,西人說華語、穿華服,融入中國人的文化。“Be with the people”是宣教的大原則,如果要向黑社會群體宣教,我自要了解和迎合社團文化,同時誠實地做自己。」他解釋道。
既要行出屬神的樣式,又要不讓社團兄弟感覺突兀,難度媲美踩鋼線;然而,神為摸石頭過河的莫牧師找到了一塊永不動搖的磐石幫他打入黑道圈子,就是——真誠。
「如果我造作學說他們文化的語言,就是虛偽,人家是『蠱惑』專家,怎可能騙到他們?真誠是我的強項,用真誠關心,在他們遇難時同行,讓他們感受到基督徒是關懷和明白他們的,力量比語言強而有力得多。」
若有服事對象面臨審訊,只要對方願意,莫牧師都會陪伴上庭、為他祈禱,即使遇上審訊幾天的案件,也相伴到宣判的一刻;如有需要,他也會執筆寫求情信,期望法官從輕發落。
在人有難時給予關心,與他一起經歷耶穌。這些「技巧」是用屬神的生命練就而成的,絕非單靠頭腦學得來、活得出。
靠神引領摸石過河
「其實大部分江湖人士在大部分時間跟一般人沒分別,他們其中也會對自己的行業感到失望,覺得人生沒有出路,只是逞強扮英雄而已,但好勇鬥狠並不能解決他們的心靈創傷、金錢利益等問題;悲傷、挫折等感受人人都要面對,沒人可以倖免。當夜闌人靜的時候,聖靈便能夠在他們的心裏動工。」莫牧師嘆道。
然而信耶穌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生一世。江湖人士每天面對酒色財氣的誘惑,就算有心「認耶穌做大佬」,也要能夠維繫他們對信仰的決心,因此教會作為長期牧養的基地,「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得前書》5章2-3節)更形重要。
「教會系統、牧養方式等,都得經歷一番嘗試與摸索。得勝堂成立前我們曾經試驗江湖朋友是不是可以與一般會眾崇拜,融入正規的教會系統?結果失敗了,弟兄姊妹不太接受他們,他們也感覺跟教會格格不入。於是我們分拆成立自己的堂會,能夠更切實地根據福音對象的需要設計聚會。」莫牧師坦白地分享說。絕大多數教會都鼓勵肢體生命交流,然而這方針在得勝堂也行不通。「在社團人士的圈子中,欺騙、行蠱惑是他們賴以生活甚至是保命的『金鐘罩』,敞開內心交流不是他們的文化。所以我們循序漸進,不會一下子要求眾人有深入的交往,通常由執事和傳道負責連繫。」
教會甘願反覆失敗再嘗試、耐心回應肢體的意見,在在流露出基督不願一人迷失的愛——即使那人是壞事做盡的黑社會份子。
慢工出細貨的主
需要調校的豈止教會的行事模式,連牧者的心態也須改變,要接受社團人士緩慢的靈命進程;始終他們長年累月沉浸在烏煙瘴氣的環境裏,自成一國的價值觀和行為早已根深蒂固,這堵城牆難以一信主就轟然倒下。
「相對於正常背景的人,他們需要更多時間接受耶穌和建立靈命;直到自動自覺不打人、會寬恕,往往要漫長的日子,然而他們是真心信耶穌,而且信得極之清楚。」莫牧師不會叫初信主的弟兄一下子戒掉壞習慣,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們作出改變,「我不能要求他立刻停止打人,而是建議他『發火』打人前先數5下才打,下星期數10下,逐漸拉長時間,他自然而然不會再打。」
縱然靈命進程慢,但是耶穌改變人生命的大能總能勝過一切攔阻。有一位弟兄脾氣差,連對警察也以拳頭「服侍」,但當他遇上一個「錢」景無限、月入百萬的大好機會,卻斷然拒絕不法之財的誘惑,寧願腳踏實地在貨櫃碼頭拆鐵賺錢。「人犯法的最大動機就是為錢,而他在巨大的誘惑下做到說『不』,堅持跟隨主。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站在聖潔的主面前都差透了,但神重視我們因愛祂而成長,所以即使今天主耶穌要審判那位弟兄,我深信祂不會責怪他沒有一次過改掉全部陋習。」莫牧師強調不能用傳統觀點來衡量得勝的事工,「他們信仰歷程是很慢,但在神眼中OK便行。」
向黑社會傳福音舉步維艱,莫牧師有力量奮起前行,全因他見證了許多神扭轉生命的奇蹟,深知神一直與他同工。「我門訓三位弟兄做牧者,只有一位失敗了,其餘二人當中一位已被按立成牧師,另一位正在攻讀神學,他不但有社團背景還幹過黃色事業,但他信耶穌後,帶領了一些社團朋友一起信主!」莫牧師指手下不會僅僅因社團關係而盲從「大佬」信耶穌,而是見識過神在人的生命動工的大能,才會真心跟隨主。
得勝春茗締造黑道新文化
在黑社會「地盤」深耕細作廿多年,莫牧師以基督的愛和真誠的心作為寶劍,早已「殺」出一定的江湖地位;黑白兩道無論是否已信主的人,均向他伸出友誼之手,這份難得的情誼叫他感嘆神用愛拆毀人際之間心靈壁壘的大能。
當他憶起在2017年由得勝堂與屯門鄉事委員會合辦的「屯門區音樂佈道會」,仍然回味不已:「我們選址在屯門天后廟辦佈道會,用鄉委會名義申請場地,縱然民政署因我們在道教廟外辦基督教聚會而疑惑,最後也開綠燈批准了;酒樓、小巴、旗幟宣傳,全是鄉委會負責的。」音樂佈道會請來彭嘉麗、陳明恩、徐偉賢、何基佑等深入民心的明星助陣,有余德淳博士和莫牧師本人分享信息,還有一位在屯門極具江湖地位的弟兄擔任神秘嘉賓公開分享信仰歷程,這場福音聚會絕對辦得有聲有色。「雖然信了主的屯門話事人不能命令手下信耶穌,但他差派眾人排凳子、維持秩序,讓他們在過程中也聽到福音。」莫牧師與屯門鄉委會和屯門話事人的友誼維繫至今,甚至社團為他打開保護傘,讓他安全進入黑社會人士的聚腳點開查經班。
每年一度的「得勝春茗」更是得勝堂的重頭事工,江湖各派的代表均會出席這場福音盛宴。
「社團飲宴是他們的重要文化,在宴會上交流友誼和資訊。一般的社團飲宴只容許同一社團的自己人同場,『得勝春茗』卻能夠做到跨社團!」幫派之間經常因利益、仇恨而互相廝殺,基督的愛竟能令他們和諧地共聚一堂,難怪莫牧師的語調間盡是驚嘆與感恩。
已開辦了十多年的得勝春茗成功將教會打進江湖文化,早已成為黑道中人的新春例牌聚會,社團高層會為了被教會宴請而感到光榮、有面子。宴會上設有見證和講道環節,莫牧師坦言在場客人不見得十分留心聽道,但他認為得勝春茗的存在價值不止於佈道,也是創造將教會打進黑社會世界的文化思潮:「明明可口可樂不愁沒生意,為甚麼還要賣廣告?因為要讓人知道品牌仍然做得認真和優秀。得勝春茗亦然,我們想提醒社團人士教會還在生存,耶穌還在這裏。當神按祂的時間感動他們時,他們也知道教會在哪裏。」
得勝春茗是世俗文化+信仰價值的結晶,莫牧師沒有前例可循,只能憑聖靈帶他發揮創意。「創意就是從無變有,上帝創天造地、賜下嗎哪,統統充滿創意。所以佈道要經常運用創意回應環境,才能有效傳遞福音信息。」
近年莫牧師回流加拿大,他試圖擴張牧養黑社會的版圖,將經驗從香港帶到多倫多。「香港和多倫多的社團人士有某些相同的人事網絡,我一邊祈禱一邊摸索,希望能夠搭上唐人街的網絡。」
「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章45節),神愛世人,祂看黑社會人士的生命同樣寶貴,莫牧師亦然。「即使他們未必做到服事耶穌,但那生命的痕跡刻劃出難能可貴的真摯。」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