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瞬間麗會: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 Writer: Keller 黃麗明
    Keller 黃麗明
  • 4 days ago
  • 3 min read
ree

最近朋友對我說,你的熱忱很有感染力!


對於這句突然其來的說話,我感到錯愕未懂得反應。一時之間就墮入漩渦當中,沉澱反思⋯⋯究竟我的熱忱在哪裏?究竟我有甚麼樣的感染力⋯⋯


熱忱是一種對事情的態度,你會主動投入又會認真對待;你會覺得自己做對了事,不會計較只會不斷做好,因為在這裏你找到滿足及快樂。


而感染力卻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能力,讓人看到這是你相信最正確的事情,不需要高調卻是一種行出來的力量,讓人感受到又認同,於是乎又願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參與其中。


回想這好幾年除了繼續做好婆婆、妻子、女兒加上工作的身份外,原來自己的生活多了很多變化,發現自己以外的世界好像大了。究竟發生甚麼事呢?


自從八年前媽媽搬入護老院居住之後,我就時常去探望她,陪着她吃飯、參加活動、傾偈、到花園散步,甚至洗澡、抹身、清潔,總之就是一直陪伴在側。之後慢慢發現我逗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兩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不覺得沉悶辛苦,反而覺得時間不夠。原來慢慢我在護老院裏面關心的對象再不只是我媽媽一個,已經包括院舍內的其他院友,甚至他們的家屬及工作人員。


多謝工作人員對我的信任,讓我在絕對安全又容許的情況下可以主動跟院友們接觸。每次當我進入媽媽居住的樓層,無論是在電梯大堂或是走廊房門外,我都會開始跟見到面的院友打招呼,不管他們坐在輪椅上發呆或者是懵懵懂懂自言自語,我都會主動上前直呼他們的名字,說着:你好嗎?早晨呀!你今天很精神啊!這套衣服真好看!你皮膚真好⋯⋯


當然每個接觸到的院友身體情況及認知能力都不同,但有一個相同的現象,就是無論我解釋幾多次自己的身份及名字,他們都好像沒辦法記得住。有時他們以為我在這裏上班,或者是來探望父母的女兒,又或者是來探望祖父母的孫女,所以我索性用一個代號行走在他們中間,於是每次見到我,他們都會說:「姐姐你又來啦!」「姐姐你又走啦!」


我不是茶水間的阿姐,也不是家裏傭人的姐姐,而是他們喜歡見到的姐姐。


或者他們見我的機會比見家人還要多;每次我都笑面迎人,用專注的眼神跟他們打招呼,知道我不會趕着離開,也不會發脾氣;知道我是外人就可以放心,放下跟家人之間的包袱,放膽和我說一些心裏面的說話;見到我,他們就好像見到掛念的親人一樣!


如果時間許可,我喜歡坐在他們身邊,說說笑笑逗他們開心,又或者隨意的任由他們說舊時和家事,做個聆聽者。但每當聽到他們內心真實的拷問:「這麼老有甚麼用?甚麼也做不到?為甚麼我在這裏?想走(死)又不讓我走?我都那麼老了,不想麻煩子女⋯⋯」我都無言以對。我會再走近他們一點,輕輕拍一下他們的肩膊,撫摸着他們的手,用這一切的行動告訴他們,我明白、我知道、我同樣地難受!


有位伯伯長時間坐在輪椅上,吃飯、睡覺、上廁所全部都需要別人照顧,沒反應沒溝通,人們也對他沒有期望,於是他每天就被放在電梯旁邊的位置。雖然每日人來人往,人們看到他的存在,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真正存在呢?我每次離開時就用等候電梯的時間跟他連繫,主動上前叫他的名字,他每一次都會稍微舉起他的右手,跟我用拳頭擊掌。對我來說這是輕而易舉的本能反應,但他可能已經用了最大的能力與我溝通,向我釋出他全部的善意。許多木無表情、帶着空洞眼神臉孔的背後,我看到的都是值得我尊重的每一個個體,與我一樣有着同樣位份的一個人。


護老院本來就是一個沉寂灰暗的地方,我卻非常樂意走進當中。陽光沒辦法穿透牆壁進入室內,是需要透過折射才能夠發出光芒。每次當我進去,都會為整個院舍祈禱,讓上帝的慈愛和恩惠,像陽光一樣照遍這個地方,成為每一個人的安慰和祝福!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3章16節)



關於 Keller 黃麗明

曾任電台電視及機構節目主持。熱愛生命,敢於夢想,樂意與人分享,藉着文字寫下自己的人生,將上帝的恩典記錄下來。

分享內容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