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日本樂散步:11,500人的青春 移動學校日本丸的「喜、怒、哀、樂」

  • Writer: Chion
    Chion
  • Sep 26
  • 5 min read
ree

太平洋的白天鵝「日本丸」Nippon Maru是練習用帆船,日本大大小小船都愛以「XX丸(maru)」為名。長97米的日本丸,由1930年起縱橫海上183萬公里(可環繞地球約45.5次),也是商科航海學校,乘載着11,500位年輕練習生的船長夢,順着歷史大時鐘之風,走完船那充滿「喜、怒、哀、樂」的一生。它在航行54年5個月16天後正式退休,停泊在溫哥華港的姊妹港、東京灣的橫濱港內,成為珍貴的帆船博物館,繼續向人們展示它所經歷淚與汗的故事。


TEXT & ILLUSTRATION / Chion



「喜」

踏入20世紀,世界各國貿易日益蓬勃,帆船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新興的日本國政府及民間企業也不甘落後,由木製帆船改造鋼鐵船及緊急訓練人材。但因為缺乏經驗,導致海上事故頻繁,更有訓練船近海沉沒事件。為免再出現百姓罹難犧牲,政府借力英國公司設計西式大型帆船,本土的職人全力挑戰新難度,成功以最精銳技術製造出船用摩打、以千條繩索連接的四桅帆杆等,組合成穩固的兩首姊妹鋼鐵帆船——海王丸及日本丸。


它們同時從神戶船廠被駕到橫濱港,日本丸訓練帆船載上老師、新學員及60多位船長、醫生、廚師、機械師等工作人員,總供196位乘客。35枚白風帆布盡展開,笛子聲一響,海上移動學校在碼頭人們的歡呼聲、船員拿着帽子揮舞中正式啓航開學,開始為期六個月的往返大平洋訓練課程。春夏航經美國西岸西雅圖及檀香山等,秋冬則巡迴南洋島嶼,高雄、青島、大溪地、塞班島等。



「怒」

「一手掌船,一手掌心」是年輕學生們初上船由老水手必教授的一句話。在洶湧怒海上,一手掌緊舵,另一手「必要」護好自身安全,能立定在搖擺不定的船上,才能堅定地駕馭船的去向,如果人一倒跌,舵亂轉船就會迷失。人生也一樣,為國家、為家人之時,先要守護好自己的心、健康及安全,不然兩方必定崩潰。


學生水手們初體驗漂流在無盡的大海上,暈船不適再加離家的孤單,還有未習慣長時間體力勞動的疲累,生澀不熟練的年輕團隊經常給師長呼喝教訓,氣憤、不服氣的磨擦在所難免。在沒有手機電視的時代,日常訓練加休閒都在操練合作性,日夜共處慢慢磨出感情變成伙伴。晴天日朗的日子,在甲板一起洗曬衣服、研究摺毛毯藝術、縫補帆布、競釣大魚及舉行笑聲不斷的運動會,如拿着一堆竹球接力賽、拋竹圈等;陰天大霧時出動救生艇學救援;狂風暴雨更是實習合力掌控帆船的好時機,整個維期半年的航程都精彩充實。




「哀」

11年後的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白天鵝被迫卸下學生們及四翼船杆,全身被漆成灰色,名字變成代碼,在四國內海運輸煤炭及急用物資,但幸運地與姊妹船海王丸都逃過戰爭的蹂躪,沒有被炮彈擊沉。一身傷痕見證戰爭結束,起帆遠航往上海、釜山、新加坡、台灣、南西諸島等地,將兩萬餘名僑民送回家。更悲哀的是,新丁水手們流着淚負責在各地收集遺骸及立碑,也要在留下戰爭痕跡之熱帶森林努力尋索殘留的軍人。不久再起戰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又被美軍派往運送士兵及韓國難民。



「樂」

東南亞終於平靜,這時科技進步,汽油船已取代帆船。但航海的資深前輩,憑經驗察覺只有在帆船上才能訓練出水手們的注意力、忍耐力及全船協調性,組成航海術必需有默契的夥伴關係。在戰後燃料短缺時期,幾經波折才把被燒毀的木製船塢桅杆再造,把設備維修改裝,美麗的白天鵝才能再次載着新學員,一邊學起帆掌舵、一邊作為親善大使訪問太平洋各港口,復修戰後複雜的國際關係。


1984年全國十個港口競爭成為日本丸安享晚年之處,熱愛船舶的畫家柳原良平發動8,300,231名市民萬市民的簽名,最後被熱情愛載的日本丸快快樂樂停泊在橫濱一號船塢,旁邊伴着柳原良平美術館,靜止的船博物館溶入海濱高樓商場群的風景中。


二代目新製日本丸訓練船接棒海上實習使命,而白天鵝也沒有放下教育安全航海的責任,除了讓人們參觀實體船之外,每年有12回展帆表演,2,000位男男女女的普羅市民輪流參與水手訓練,合力把摺疊帆展開升滿。我曾在天橋上超近距離看着義工們爬上13樓高的杆頂,踏着繩索移動。一人絕對完成不了的任務,由80位水手們齊心拉繩索;在帆布全展開的一刻白得耀眼,很是震撼。


還有「航海研究」課程如水手體驗生活宿營,參加者住在一艙四或八人的實習生房間、食在兼用教室的飯堂裏,學習清洗甲板、繩索處理、用旗發信號等等。船塢定期放海水作船身維修,每月義工們上船十次清掃打磨,92歲的船爺爺還光鮮亮麗至今。


在眾人的守護下,日本丸經歷無數歷史大事,船身、機器、設計圖及航海日記等都保存得完好無缺,被列入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也是現存最古老日本製造仍能啓動航行的訓練帆船。



後記

移居日本後,N次經過日本丸所在處,拍過很多它的相片;直到在疫情期間有節目訪問已退休的當年學生們及維修推廣的義工們,才驚覺時時見到的地標古船日本丸原來是訓練學校,得以停泊在橫濱是動員幾十萬人的心血。日常忙碌總忽略很多事與物存在的意義,要到了解背後的故事,才實在感到歷史時鐘一直運轉:「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道書》3章1-8節)不論是人或船的短暫一生,「喜、怒、哀、樂」都有定時,不論處身於哪裏,也要盡力而為完成自己在世的使命。



ree

九月,我又開始籌款去出版免費送贈日本人的2026年月曆。過去幾年第一手聽到前線傳福音者分享,才驚覺日本這先進國家對《聖經》如此陌生,更不用說聽過福音的人數少之又少。之後邀請宣教士們及日本牧師們寫日常生活後,才感到日本還需要很多鬆土工作,觸動了我繼續靠着天父及弟兄姊妹們的支持,憑信心堅持印4,000份月曆這不可能任務,助傳道者以可愛的插畫月曆用作福音單張及聖誕禮物接觸新朋友,請代禱。如想了解多些Chion的派贈月曆活動及傳道者的「喜、怒、哀、樂」,請前往japanfunwalker.oyo.ca網站。



關於 Chion

來自加拿大的Chion愛畫畫、愛創作,現與天父一齊在「日本樂散步」。

分享內容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