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 陳永盛牧師
主題經文:
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言》14章26節)
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箴言》20章7節)
人活一輩子,總希望給兒孫留點甚麼資產。資產可以分兩種:有形和無形資產,或者是物質和精神資產。
至於長輩是否該為兒孫留下有形資產,包括金錢、股票、房產等,具有爭議。這些是中性的,重要的是後代的人如何使用。後代如果正直、聰明、善用這些財產,可以作為事業的基礎,能夠成就更偉大的事業;但是如果後代懶惰、貪婪、投機取巧,這些財產可能使他更快敗壞。有人反對為後代留下有形資產,如清末名臣林則徐的家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甚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甚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但是對於無形資產,就是品格、道德、處世的榜樣和智慧、敬虔的生活,這些都是被世人肯定的。為甚麼?我們看《聖經》怎麼說。「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言》14章25節)。敬畏耶和華的人,兒女有避難所,「避難所」指的就是耶和華。當長輩敬畏耶和華,神會賜福他的兒女,就如《聖經》在《出埃及記》20章6節所說,愛耶和華,守祂誡命的,神要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這是神給敬畏祂的人的一個應許、一個賞賜,這就是無形的資產,存在耶和華那裏。另一方面,長輩敬畏神,兒女後代也學習敬畏神、倚靠神,那麼神就成為他們的避難所。有神成為他們的避難所,強過任何物質的倚靠,因為耶和華是堅固不動搖,錢財卻是不穩定的,隨時像長了翅膀一樣飛走。敬畏神的長輩自然也有好的品格、道德和處世的榜樣和智慧,後代耳濡目染下也會受影響,成為他們自己的處世風格,這些就是他們的無形資產。他們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好的人際關係,幫助他們邁向成功。
我們如果要培養孩子屬靈的品格,首先我們自己需要有榜樣。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箴言》20章7節)。神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如何?你羨慕別人家的社會地位和金錢,還是羨慕教會有信心的人?如果是前者,你的孩子後代就想得到社會地位和金錢,如果是後者,你的子孫就想成為有信心的人。我們生活的優先次序是甚麼?神、家庭、事奉、事業,我們正確的優先次序也影響子孫後代生活的優先次序。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的態度和解決方法是安靜禱告依靠神,還是急躁、埋怨、責怪、消極迴避?這些也會影響子孫面對困難的態度和方法,因為他們從我們當中學習。
我成長在中國60年代農村的基督徒家庭,物質匱乏,但是祖輩和父母輩的信仰傳承下來,我們固定主日參加崇拜,長輩們對傳道人非常敬重。雖然沒有有形資產,卻留給我們寶貴的無形資產,我們兄弟七人都信主,彼此相愛。我媽媽很有憐憫的心,她幫助人,也包容饒恕人。她讀書不多,《聖經》有一些字她不認識。她年輕時忙碌,年老後有時間就拿出《聖經》來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問我。後來她七十五歲得了癌症,化療使她身體衰弱,但是仍讀《聖經》,唱讚美詩,說她心裏非常滿足。她給我的影響很大,我從醫生成為傳道人,是繼承了祖父輩的無形資產。
如果我們過去疏忽和忽略了傳承無形資產,現在該如何補救呢?一方面跟子孫們真誠分享我們的成功和失敗的例子,讓後代分辨對錯,同時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珍惜現在的日子,努力按照神的心意來生活,讓子孫看見我們的好榜樣和我們的進步。
關於陳永盛牧師
出生廣東的基督徒家庭,從小參加教會。大學期間重生,畢業後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同時與同工建立家庭教會,接受美國神學院在內地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