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 何志滌 羅乃萱
男心:我沒有運動細胞嗎?
從中學開始,我都會參與學校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只是所參與的短跑從來沒有進入過決賽。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沒有花時間練習。後來感到自己沒有運動天分,決定放棄比賽,加入啦啦隊。
直到與師母開始約會,發現她在中學時代運動成績都保持第一。後來她跟我說,她中學階段,在某個會所的游泳和保齡球比賽都是第一。我只好承認自己完全沒有運動細胞。
最近,因為有醫生建議我倆需要強化肌肉,鼓勵我們找體能教練的幫助做些體能運動,強化肌肉,可以減少跌倒的機會。既然是醫生的建議,我們決定一星期做一小時的體能運動。此外,師母也鼓勵我跟她找乒乓教練,盡可能一星期跟教練打一次乒乓球。只是最近因事奉太忙,比較少打乒乓球。其實,總是覺得自己沒有運動細胞,不想做太多運動。我相信師母知道我的情況,想我不要停止運動,就偶而會跟我說不如陪她打保齡球。我覺得保齡球不需要太多體力,只是玩玩,也不算運動,偶而會陪她一起打。沒想到師母的底子好,很快就能有好的分數,我心中又出現同一個思想——我沒有運動細胞。
一天我跟師母說還是不打保齡球,因為沒有時間。師母沒有強逼我。過了兩天,師母突然跟我說不如我們去參與保齡球遊戲,遊戲規則是:只要在一局內拿到55或105分就能拿到「三隻糭子」,而且不限打多少局,只是當拿到55或105分就停止。既然是遊戲,就去玩玩。師母和我兩人一組,每人打一局。第一局我們都不成功,第二局輪到我,當我打到「第四格」,分數是45分。因此,只要我在「第五格」打到「全中」或「補中」,就能成功拿到55分。不過,對我來說,「補中」或許有可能,「全中」卻沒想過。當時,心中又出現「我沒有運動細胞」的思想,只是這次我禱告,求上帝挪開這思想,就專心打出手上的保齡球。感謝上帝,居然是「全中」,拿到「三隻糭子」。師母很高興地跟我說,她心中知道我一定會得到55分或105分,意思是一定成功。因為師母鍥而不捨的提醒和鼓勵,我對自己說:「就算真的沒有運動細胞,只要願意嘗試,加上努力,一定會有所進步,重要的是不要放棄」。
回想這次保齡球遊戲,讓我想起常常鼓勵自己的孫子「永不放棄」,原來我用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沒有運動細胞」來放棄運動。謝謝師母的耐心,感謝上帝挪開我固有的負面思想,讓我可以做運動,有好的健康,繼續事奉上帝。
女意:運動,從來都是我的「救贖」
運動,一直都是我那杯茶。
中學時代,對自我身份迷失。不少人知道我有一位出名的鋼琴家姊姊羅乃新,就以為我也跟着那條路走。怎麼曉得,我曾多次被鋼琴老師趕出教室,因為我對鋼琴沒甚興趣。
當時,幸得中學的體育老師「看中我」,覺得我「手長腳長」,很可能是塊運動料子。沒想到就這樣誤打誤撞,我有機會參與了不同的體育活動,包括田徑、游泳、排球、乒乓球,還有保齡球。
在校的日子,因為每天苦練,拿過女子甲乙丙丁的總冠軍(田徑游泳方面的),也建立了我的自信,更練就一副不怕艱苦的精神。
但畢業之後,好像跟運動絕緣似的。一來服事繁忙,二來也沒有這樣的場地與機會。試過產後參加了當時公司的短跑比賽,結果不小心摔傷了手踭,弄致骨裂。從此,對運動怕怕,也覺得自己年紀大,不能再跌了。
直至前年吧!因為摔倒多次,家庭醫生規勸我跟外子要鍛鍊身體,特別是大小腿要做體能訓練,才能練出肌肉,讓身體保持平衡,不易跌倒。就是這樣,我跟外子開始了體能訓練,也嘗試找教練重拾乒乓球的昔日嗜好。
怎麼曉得,一試,我的體育癮頭就發作了。體能訓練至今的成果,是我每天晚上都可以做50下「深蹲」、50下「捲腹起身」的動作。至於乒乓可使用橫板,應付上下旋的發球,還有學會不同方式的發球等。
不過最讓我開心的,是某天走過保齡球場,想起那些年曾迷上保齡。當時最愛看的電視片集《紅粉健兒》,當中的女主角新藤惠美,就是我的保齡老師。我邊看電視,邊學她滾球的姿勢,當然也想學會她打「大分瓶」的絕技(至今還沒學到)。也就是這樣的苦練,我曾拿過會所的女子保齡球冠軍。
那天,看着那條曾經熟悉的保齡球道,心中躍躍欲試。就這樣,開始打了幾局。隔天又來打,有一趟竟然打出170 分,也覺得右手逐漸掌握昔日發球的手感與角度。
就在那天,會所舉行保齡球階梯賽,身邊的人都慫恿我參加。我當然義不容辭。
而評分也有其優待我之處:對我這個五年內從沒參加過比賽的「新手」,是可以加分的(加40分啊!),而且參加者可以在兩個月內任打多少次,以最高分的三局(都是加40分)作準。
沒想到這個月以來,打了三次超過160分的,換句話說,是有200分了。哈哈,就是這樣,如今已經躋身十強,心中已高興得不得了。加上最近慫恿何牧師參與「贏糭子」的保齡球比賽,他也因為拿到比賽規定的55分,贏得糭子一大包,實在為他開心。
至於我,直到如今仍相信,運動,原來仍是我身體的救贖,也是讓我建立自信的一道階梯。一直沒改變啊!
關於何志滌牧師
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後在安省神學研究院(Ontario Theological Seminary)獲道學碩士學位。他與妻子羅乃萱蒙召往台灣宣教,四年後回港服侍教會,曾任播道神學院和中華神學院特約講師。現任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
關於羅乃萱
作家、婦女及家庭工作者。自小夢想當作家,最後夢境成真,卻在人生中途再起飛,進入服侍婦女及家庭的遼闊天地,看見上主有愛,人間有情,家庭復合,正享受這個生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