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男心女意:休息的功課

  • Writer: 何志滌 羅乃萱
    何志滌 羅乃萱
  • Jun 2
  • 4 min read

TEXT / 何志滌 羅乃萱



男心:休息,能走更長的路


年輕的時候,每天平均睡眠只是四個小時,已經感到精力充沛。而事奉幾乎可以說沒有放假,甚至放假的時候心中會有所虧疚。牧會起初的20年,我差不多每天都會回教會,幾乎是年終無休。


隨着年齡的增加,感到自己體力也開始有所下降,加上事奉的日子吃無定時,身體也開始肥胖,四十多歲已經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對我來說仍然吃藥就可以減低,也不太看重自己的身體狀況。只是有一年的生日,師母給我的生日禮物是一位幫助人「減肥營養師」,師母希望我能努力減肥。感恩,在一年的努力下,我終於成功,更沒想到的結果,血壓和膽固醇回復正常,不需吃藥。當然,醫生知道我的生活習慣,建議可以不需吃降血壓的藥,卻不要停膽固藥。直到今天,可以說仍然沒有「三高」,這是值得感恩。


只是幾年前,也是年檢,醫生發現我的血色素正在下降,就轉介去看「血科」專科,經過骨髓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就建議我定期的抽血。這幾年,我的血色素可以說沒有太多的進步,也會高高低低,我也習慣。不過,這幾年我卻體會到一定要有足夠的休息,而我也會安排定期的休息,睡眠的時間也有所增加,更重要是看到耶穌,祂是神、也是人。按神的特性祂根本不需要休息,只是在創世的時候,祂也是六天工作,第七天休息。十誡更在第四誡提到「當守安息日」。在看耶穌生平,祂在最得到百姓擁戴的時候,祂反而會退到曠野,停止忙碌,讓心安靜下來。而祂去曠野也是提醒我們要找一處安靜的地方,可以好好的安靜自己,從安靜中遇到上帝,聽上帝的聲音。另外,耶穌的榜樣也提醒我們要停止追求,知道事奉也會帶來誘惑,因為有時候能得到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稱讚,很容易歸榮耀給自己。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只是知道要休息而真的能休息是兩回事。不過《聖經》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以賽亞書》30章15節)對很多人來說,休息是甚麼都不做。其實經文的意思是休息是放下自己的堅持,願意跟隨上帝的旨意。不過,要知道上帝的旨意,除非我們定期效法耶穌,退到能讓自己安靜的地方,向上帝禱告,讓我們的靈命更新變化,就是察驗上帝所喜悅的旨意,行在其中,蒙上帝喜悅。休息,真的可以走更遠的路。


女意:休息,是最難學的功課


這陣子,我常愛用「馬不停蹄」來形容最近的工作與服侍。過往,可能一個星期接二至三個講座已經滿額,現在,由於「盛情難卻」,有時候一天會講三場,第二天再有兩場。上一個周末就是這樣。


星期六本來答應了去教會講母親節的道(下午兩場),但早上接到相熟校長的邀約,看看題目覺得可以應付,就答應了。那天,講了一個半小時,立刻吃個「快」午餐,趕到下一場。講完第一場崇拜,中間有短短半小時的休息時間,我也忙着跟前來的弟兄姊妹分享。講完第二場,已經有點虛脫,回到家中,晚上還在趕編輯跟着周末的澳門講道講座。


怎曉得,第二天早上起來,天旋地轉,嘔吐大作。連站也站不穩,結果,講道取消了,過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母親節」。嚇壞了身邊人,外子把我送院,做了心電圖,覺得不是中風,打了一支強力的止暈針。終於,止住了暈跟吐,人舒服多了。


第二天,滿以為恢復正常,下午又開始寫稿準備講座,怎知,暈眩來襲,又要停工。


「你大概是頸椎受壓,壓着神經所以會暈!」這是相熟的脊醫跟中醫給的忠告。摸摸頸脖,還有背部,真的繃緊得很,且有點腫脹。立刻去醫生那兒接受治療,兩天後,好多了。


心急如我,又故態復萌,開始收拾寫作等等,怎知,暈眩又回頭。


就是這樣,我終於取消周末澳門的工作,決定全面停工,等待身體完全康復。


寫了這樣多,主要是讓大家看到,一個平常開Turbo(快車)的我,要費盡多大力氣與自制,才能改開老爺車(這是外子給我的比喻,十分貼切)。


原來,休息是我最難學的功課。日子,總是忙個不了,少有停下來完全歇息的時間。


接連收到不少問候,甚麼「要休息知道我是上帝」等經文都知道,只是「知易行難」。現在,不得不休息了(雖然仍在寫稿,哈哈!),安坐家中。喝喝茶,看看視頻,跟兩隻狗狗玩玩,暫時要忍住不能看乖孫(因為抱他可能背部會用力)。這幾天過得很休閒,很愜意。


休息,會讓人精神再次抖擻起來。


休息,會讓人靈感乍現。


休息,可以幫我們解決一些以為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我親身經歷的)。


還有就是,休息是讓腦袋休息,身體可以運動。好像打球、跑步、超慢跑等等,都是很有用的啊!


這趟病倒,讓我重溫休息的好處。也告誡自己,不要只是「知道」,要懂得「拒絕」(別讓自己陷入「過忙」)、懂得安排休息時間啊!



關於何志滌牧師

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後在安省神學研究院(Ontario Theological Seminary)獲道學碩士學位。他與妻子羅乃萱蒙召往台灣宣教,四年後回港服侍教會,曾任播道神學院和中華神學院特約講師。現任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


關於羅乃萱

作家、婦女及家庭工作者。自小夢想當作家,最後夢境成真,卻在人生中途再起飛,進入服侍婦女及家庭的遼闊天地,看見上主有愛,人間有情,家庭復合,正享受這個生命的新境界。

分享內容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