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萬變 運籌於主唐鉅宏 Ken
- Cherry
- Jun 3
- 7 min read

唐鉅宏人到中年由教育界轉戰飲食業,要靠雙手闖出一片天;然而波折重重的人生下半場,卻不如他的預期。
當人們說「命運在我手裏」,走過起跌的他確信神才是運籌帷幄的主,為他重整人生,活得比以前更喜樂豐盛。
TEXT / Cherry PHOTO / Andy・受訪者提供
我們做決定前常會搜尋資訊甚至分析統計,但誰能確保事情如預期進展?擅長計劃和管理的唐鉅宏(Ken),離開薪高又安穩的教職轉投飲食業自己做老闆;他明知不容易,但懷着自信闖天下。他這股改變現狀的勇氣,源自高壓的教育工作。
當老師懷疑教育制度
「我在中學畢業後投考教育學院,教院畢業後便直接從事教學。」Ken說。他笑言自己以前是幾乎被踢出校的壞學生,若不是在學校認識耶穌、獲好老師循循善誘,未必有今日的他,因此帶着熱誠獻身為人師表。
「我直到中五信主後開始認真讀書,又因為在唱歌、運動上取得滿足感,終於能夠投入學生身分。現實是香港教育制度向成績傾斜,不少學生被標籤為『失敗者』,其他方面的才華卻不受重視,抑壓了孩子的能力,我也曾是過來人。」他加入這個有問題的教育制度,不望改變遊戲規則,但求盡力幫學生撕掉標籤,發揮他們的體藝潛能。
在Ken教學22年、事業發展不俗之際,種種經歷觸發他思考是否繼續這樣過人生下半場。
「香港教育制度不斷變化,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我位於管理層,要處理校董會、學校和家長各方面的工作,不僅在周末仍要上班,即使暑假也最多只能放假兩星期。龐大工作量構成的精神壓力令我害怕上班,身體也出現問題,還好有學生成為我上班的動力。」同時他有一位至親離開人世,讓他不禁反思生命,重新審視往後的人生應該選擇安穩還是實現夢想。
中年轉軌道 投身飲食業
許多人抱持着夢想,可惜夢想會隨着歲月的沖刷而褪色消失,Ken卻是例外。他婚後偶爾下廚招呼弟兄姊妹和親朋戚友,嚐過他手勢的人都讚口不絕,激發他努力自學提升烹飪技術,對廚藝甚具自信。
「其實我很久之前已想過開餐廳,但是當時小朋友剛出生,不敢冒險。」他分享道。直到2016年就在他厭倦高壓工作而思考人生路向之際,有兩位從事點心主廚的舊生表示想創業,眾人一拍即合,他再三思量後辭去穩定的教職,轉投飲食業打拼,開設中式點心外賣店。
「要捨棄穩定收入在飲食業由零開始,在生意未賺錢之前只能靠積蓄及太太的收入維持一家的生活,坦白說這是頗大膽的決定,況且當時我已在修讀行政管理碩士課程,為將來做校長作準備,感謝太太支持我;我又認識了一位退休點心師傅,他到我家手把手教我做點心。感謝主差遣不同的人來建立和幫助我。」Ken感恩地說。雖然包點心和教學生是兩碼子的事,但他自詡具創意、社交手腕和市場直覺,而且肯學肯捱,信心滿滿地迎接事業路的大轉向。
Ken和拍檔的第一間點心店選址在「平民美食天堂」深水埗開業,競爭甚大。即使如此,點心店的生意仍然非常紅火,很快便在西環開設分店。「我們將知名酒樓集團的質素帶到街市,人們只須付出平民級的價錢便能夠享受大集團的質素,而且省卻等位飲茶的時間,因此我們的出品甚受歡迎。那時我覺得賺錢不難。」他坦白地說。
順境中忘記神
有得必有失,但得與失往往難以量化比較,世事也不在人的預算之中,哪容我們衡量選擇?Ken的生意開展得相當順遂,為他帶來金錢、讚譽和滿足感,但也激發出他內心潛藏的驕傲,加上作息顛倒的工作時間,他坦言那段時間與神的關係甚遠:
「一投身飲食業便有如踏進另一個時間空間,人們在周末和假期放鬆,卻是食肆最忙碌的時間。我既要管理食物和員工,又要出去應酬喝酒,尤其是幹這一行『識人好過識字』,要花許多時間和人建立關係,真令我身心俱疲,甚至嚴重影響音樂事奉和教會生活,於是不知不覺迷失了。」
Ken向來做事目標為本,做生意時他沒有尋求神的心意便用人的方法處事,而當獲得成果後又不禁沾沾自喜,忘記一切賜予都源於神。他反省道:「說到底還是歸咎於當時我和神的關係不夠堅穩,驕傲便趁機而出。」回首那段屬靈生命偏離神的日子,他感謝主一直不離不棄,反提醒他要抓緊祂的手。「信仰是一段高低起跌的人生旅程,每走過一段歷程,神總讓我有新的啟發。」
一波三折移民路
2019年香港發生社會運動,點心店的生意一落千丈。那段日子許多年輕人上街對抗政府,即使Ken已不再是中學老師,點心店也因社會動盪而虧蝕不少金錢,他還是十分關心學生的安全。「我看着社會運動爆發,無時無刻不留意新聞了解事態發展。我與不少學生還有聯繫,聽他們分享社運的情況和複雜的心情,很想幫他們但又不知道怎樣做。」他說時仍感心痛。
莫說年輕人,當時社會的割裂和紛爭催化得連成年人也難以承受:政見的爭拗摧毀了數之不盡的關係,家人為此反目成仇,摯友突然不相往來,原本熟悉又信任的人與事原來可以說變就變。Ken育有兩個青少年階段的孩子,他和太太不禁為兒女的前途擔憂,開始考慮移民離開香港。
Ken有一位相識多年的好友在九十年代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在當地經營餐廳。對方一直遊說他移民加拿大,「兩兄弟拍住上」大展拳腳,Ken遂飛往蒙特利爾「探路」。「他在唐人街的餐館營業額很好,邀請我入股他的生意,幫忙拓展分店。我和太太商量後決定接受好友的邀請,請他幫我們一家申請技術移民。」
Ken在2020年初申請移民,一年多後移民程序未見絲毫進展,心急如焚的他冒着疫情的風險再往蒙特利爾跟進,豈料壞消息接踵而至。「我到移民公司了解進展,才發現他們處理失當,好不容易才拿回移民顧問費。」他說。更叫他震驚的是當他在好友餐廳熟習運作時遇到好友太太,「她竟然告訴我他們沒打算讓人入股餐廳。我不知道是好友沒有和太太溝通清楚還是其他原因,總之後來好友暗示我們的合作告吹了。」他無奈地說。
憧憬的移民新生活突然落空,Ken已無暇傷心,立刻探索其他移民途徑,轉投加拿大推出的移民措施Hong Kong Pathway(俗稱「救生艇計劃」),親歷神給他最完美的「生涯規劃」。
學習放手跟隨主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章9節)Ken計劃行讀書移民途徑,於是申請多倫多和卡加利的商學院,全部石沉大海,使他焦躁不已。「我的學歷不錯,為甚麼申請沒有回音?有一天我冒着大雪踏單車跑步,聽到神對我說:『這段日子你勞勞碌碌,可有尋求過我的心意?你一直靠自己的能力計劃前路,卻沒有依靠我。』」神的提醒給他一記當頭棒喝,他回想初抵蒙特利爾時曾有牧師建議他讀神學,只是他當時一心搞生意沒有聽進去。他醒覺自己的人生方向跟神的心意越走越遠,毅然請牧師推薦他入讀卡加利的神學院,不消一星期已收到取錄通知。
Ken的神學課程在2022年9月開學,本計劃一家在8月抵達加拿大,哪知7月收到加拿大移民局通知學簽被拒。「移民顧問說很難上訴成功,但我不心息,店子又已結業沒有收入,決定上訴;假若移民局在8月15日前沒有消息,只好延遲一個學期才入讀。前路茫茫,我們一家禱告求神引領前路。」
8月14日早上,Ken游泳時收到移民局訊息但不能打開閱讀,他並沒有忐忑不安,反而安然地繼續游,心裏禱告說無論神帶領他往加拿大或留在香港,他都願意學習順服。奇妙的是神剛好在限期的前一天讓Ken收到好消息,一家火速收拾行裝,兩星期後便起飛離開香港,展開移民生活的新篇章。
屬神視角欣賞人生風景
當Ken願意放手降服於神,發現神賜下的豐盛和滿足是如此出乎意料。祂不止為Ken的移民程序開路,更醫治他身體的毛病。他從加拿大回港後突然腰痛,站立十分鐘已經感到痛楚,看醫生也未能改善;他的胃有消化問題,醫生找尋不到病因;而心臟的情況最令Ken不安。「我天生心臟畸型兼遺傳性高血脂,吃了十多年降血脂藥,其中一條血管栓塞超過9成要『通波仔』,但又因血管畸型,手術風險甚高。」他解釋說。
Ken趁起飛移民前再看醫生解決健康問題,腸胃科醫生原來是他舊生的爸爸,醫生立即安排他翌日照胃鏡診斷出胃炎,吃消炎藥便迅速復元;同事介紹他去看心臟科醫生,到達診所才知道是一位基督徒醫生。「我為了心臟問題尋求不同醫生的意見,這位醫生很有耐性地用一個半小時討論我的病況,不是單單講解病情,而是也給予心靈治療。雖然未能真正醫治心臟問題,但神已藉着他醫好我的心靈。」他感動地說。至於腰痛的毛病,也在他抵達卡加利後不藥而癒。
Ken在加拿大的新居中開箱拿出家當時,一件廿多年前的紀念品重見天日,叫他感慨萬千。「1996年我跟ACM的北美巡迴佈道團來到卡加利一間護老院事奉,機構送了這個水晶牌給我留念,我一直封存在箱裏,早已把它忘得一乾二淨。神的作為實在特別,祂在我年輕時帶我來過,我人生繞了一個大圈,再以神學生的身份在這裏生活。」
縱然移民路歷盡崎嘔,Ken分析箇中的細節,處處盡見神的美意。他把當年點心店對社區的關愛從香港帶到卡加利,重新啟動「愛點心」事工,透過籌辦夫婦元宵節、福音興趣班等活動,擔任聯繫教會和社區的橋樑;而接受神學裝備期間認識的教會和眾多弟兄姊妹則成為熱心的同行者,支持事工推動。
假如當初如Ken所願在蒙特利爾做餐館老闆,只會延續他在香港「忙忘亡」的日子——與神的關係、祝福人的心志、人與人彼此相愛的溫暖,統統消亡於忙碌裏。
「以前我萬分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渴望得到認同;現在我再思想,原來過往努力工作是受人為導向,卻未必是神為我安排的方向。跟隨神的心意行雖然未必獲得人的認同,可是我學習到在高低起跌中透過神的視角欣賞美景。」廚藝高超的Ken去年丟掉100底失敗的糕點,確是可惜得很,但他認為懂得捨棄也對人生有所助益。「那些糕點真是失敗得不能讓人吃,不丟的話只會腐壞,變成纏擾。就如我們犯過的錯、對人的嫌隙也應該要丟掉,用神的愛包容一切,再起身重新學習。」他說。